薛城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举行
12月22日下午,薛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围绕“薛城区优化营商环境”主题,介绍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回应社会关注。
发布人
种法印 薛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朱延浩 薛城区社会信用中心副主任
张海鹏 薛城供电中心副主任
孙彦硕 薛城供电中心副主任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今年以来,薛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来抓,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全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强化顶层设计,让企业“更放心”。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区政府常务会议重点研究事项,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计划(2023—2026年)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助力企业扩规提质、倍增发展。制定《薛城区关于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先行示范工作方案》,以信用体系建设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擦亮营商环境“新名片”。二是坚持尊商重商。开展优秀企业家、突出贡献企业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薛城区突出贡献企业”称号,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正等20名企业家获评“2022年度薛城区优秀企业家”称号。三是提升监督实效。在全区7个镇街人大代表之家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站,选取70家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联络点,聘任70名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常态化了解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召开营商环境恳谈会3次,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已全部清单化管理,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供了监督保障。
二、优化政务服务,让办事“更高效”。一是深化简政放权。持续完善“午间不断档·全年不打烊”服务配套,全面推行“信易批”服务模式,建立“局长科长坐窗口”长效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创新打造“农机登记一件事”“农机跨区作业一件事”“开工事项集成办”,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加快改革创新。加大实践创新力度,对标全省最高标准、最佳实践,形成一批创新做法,进一步简化企业办事流程。《信用+服务 提升信用便民利企服务水平》《薛城区构建全流程协作机制推动法拍不动产“三零”办理》被省营商环境专班简报刊发推广。三是畅通沟通渠道。上线运行“枣解决·枣满意”平台,9月份运行以来,受理市场主体诉求259件,有效诉求81件,办结诉求52件,办理满意率达到100%。同时,启动实施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全力开展“起底式”企业走访调研、“秋冬送暖”惠企政策宣传等活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要素保障,让企业“更满意”。一是金融支持“激活力”。主动当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桥梁纽带,组织开展“百行千人进万企”金融大调研活动,为200余家小微企业配备金融辅导员,为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截至11月底,全区贷款增量位居全市首位,增幅高于全市5.5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二是土地纾困“解压力”。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680亩,为雍申高精度超薄电子基础材料、伟伦物流等工业项目供地1000余亩,薛城经济开发区22万平方米智能制造标准化厂房建成使用,为项目顺利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三是人才供给“添动力”。畅通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打造“人才政策”一站式服务,发放大学生购房、租房和生活补贴201万元。积极搭建引才育才平台,开展高校人才直通车活动,截至11月底,全区新增海外留学人才28人、博士22人、大学生4420人、高技能人才4792人。
下步,我们将始终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理念,持续更新观念、提升效率、增强能力、改进作风,主动靠前服务、及时跟进服务、精准精细服务,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齐鲁晚报记者:针对“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发展战略,电力提供了哪些保障?
张海鹏:薛城供电中心聚焦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用电需求,积极服务我区用电客户,赋能助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落地。
一是加强电网建设。顺利完成燕山站配出线路建设投产,有效缓解薛城城区供电压力,及时解决新建小区的用电问题。严格落实电煤保供机制,积极实施煤改电电网配套建设项目,强化电网支撑,保障居民用电需求。加速配电网智能化改造,配电自动化标准化配置率、配网三级保护覆盖率均实现100%,故障停运率同比下降67.2%,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服务重点项目报装用电提质提效。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的效率观念,坚持“电网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项目转”,主动获取我区27项省市重点项目明细,成立“1+N”供电保障团队,建立领导包保、定期调度机制,截至目前实现7个项目快速送电。
三是开展“宜商三电行,四进送服务”大调研。联合区综合治理服务中心,开展“网格电网双网融合”活动,107名客户经理加入社区网格员队伍,打造“网格吹哨、供电报到”新机制。开展“常态+专项”调研走访行动,采用“线上+线下”走访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进政府、进项目、进企业、进网格,充分了解企业和群众办电、用电诉求,征集、解决客户意见建议215条,提升客户供电服务满意度。
大众网记者:请问供电部门是如何简化“获得电力”,提升我区“获得电力”指标水平的?
孙彦硕:薛城供电中心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司工作要求,全面开展简化“获得电力”专项行动。
一是畅通政企协同链条,数据共享让手续更简。打造居民充电桩“无证明”办电模式,联合区发改、住建、物业等部门,对居民小区开展联合会审,实现薛城区8个小区“无证明”办理充电桩业务。依托政务服务平台,线上传递“水电气暖信”报装需求,建成“水电气暖信”共享营业厅,实现五大业务一窗联办。打通数据壁垒,在线获取联动过户信息,实现3055户“房产+用电”联合过户。政务共享获取工改系统审批项目信息,超前对接客户用电需求,累计为115户企业提供开办到申请用电报装的“一条龙”超前服务。
二是畅通线上办电链条,无感报装让过程更简。深度融入枣庄市“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政企信息共享,依托“网上国网”APP、微信公众号等线上服务渠道,通过“网上国网”APP、营业柜台调取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等电子证照信息7800余次,以“刷脸办”取代传统纸质材料,实现居民和政企用户“零证办理”成为新常态,让客户体验“刷脸”支付一样便捷办电体验。以“e助手”“云体验”代替线下跑,推行办电e助手,专属客户经理在线组建面对面消息群聊,实现服务时间线上预约、供电方案线上答复、供用电合同线上签订,让客户办电信息尽在指尖。推行办电“云体验”,“物流式”查询办电进度,“一键式”查询办电标准,“云端验收”客户工程,在线审核验收资料,实现客户送电“零跑腿”,累计为115户高压用户提供“网购式”透明服务体验。
薛城融媒记者:薛城区是如何发挥信用赋能作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惠民便企的?
朱延浩:去年以来,薛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锚定市、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积极探索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信易批”经验做法被省营商环境专班简报刊发,“信易医”获评第五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信用赋能智能社会治理”入选2023年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领域“全国百佳创新案例”,成功承办全省信用建设观摩交流会暨美德山东信用山东微视频大赛公益海报设计大赛颁奖启动仪式。我们在发挥信用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惠民便企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构建了以归集共享为前提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息近8000万条。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力度,并与省、市公共信用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市场主体可即时便捷通过“信用薛城”网站、“诚信薛城”公众号或小程序查询企业信用记录。创新推广实施“诚信‘码’上见”工程,将门前三包、投诉举报等纳入商户诚信评价,消费者可随时扫码查看商户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状况,把“无形信用”变“有形监督”,成功获评山东省2023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做法和典型案例。
二是构建了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在事前环节落实信用承诺制度,全面推行审批替代、容缺受理等“六型”信用承诺,公布告知承诺证明事项329项,市场主体一纸承诺”可取代“一摞材料”。在事中环节落实信用监管制度,将信用嵌入部门履职和行业监管,为各类信用主体精准“画像”,评价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等挂钩,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跨部门综合监管,避免多头监管、重复检查。在事后环节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在全市率先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达”,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精准高效靠上指导,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三是构建了以惠民便企为导向的激励应用场景。坚持信用惠民便企兴商,打造“信易批”“信易税”等“信易+”守信激励应用场景22个、细化优惠政策116项,创新推出美德信用积分商城线上线下双向激励模式。依托“诚信薛城”微信小程序,创新开发面向诚信主体的“抢券”功能,各市场主体和商户可发放诚信惠民消费优惠券、折扣券,实现促销引流和守信受益“双赢”,充分释放信用红利。依托枣庄普惠金融中心服务平台,我区实名入驻企业达到16241家,累计撮合放款超过120亿元,助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下步,薛城区将持续以“企业有益、百姓有感”为导向,创新突破、强化应用,全力打造良好信用环境,赋能强工兴产,助力产业倍增,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信用惠民便企效应,让更多守信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众享受信用红利,在全社会营造“守信者处处收益”的良好氛围。
薛城融媒记者:邵志蕾 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