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环保局以科学发展理念推动迎淮核查创佳绩
全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伊始,正是枣庄市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的冲刺阶段。国务院每年初都组成核查组对沿淮苏、鲁、豫、皖四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核查,并排出名次,在刚过去的两年济宁、菏泽分别代表山东省迎接核查,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今年我省明确提出夺取“三连冠”的目标要求。作为枣庄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枣庄市7条被考核河流,3条从薛城经过,其中大、小沙河属于我区的考核断面。同时,我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小沙河曾是三任省长挂牌督办的污点、难点,迎淮成败的焦点在我区聚集,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区环保局按照年初制定的“135”(一个中心: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三大任务:五项重点:)工作思路,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抢抓机遇,明确重点,树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迎淮核查夺冠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区迎淮核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责,按照“薄弱环节不丢分,现场工作有内涵,档案材料精细准,特色工作添亮点”的目标,将“硬件做实,软件做细,亮点做靓”,工作中形成了区委重视、人大政协监督、政府主导、环保牵头、部门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经过全区上下近一年多的努力,我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得到了国家核查组的高度评价,在反馈意见中明确提出“全国学山东,山东学枣庄”的口号,薛城区环保工作成为各地争相学习的典范。具体工作中:
一、实施“一厂一策”,打造企业亮点工程
“治水必先治污”,企业水污染治理工程是迎淮核查成败的关键。为此,区环保局采取了“一厂一策,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措施,对企业采取了全方位帮包:一是科级干部帮包迎淮项目。水污染防治核查中企业项目完成率占核查分值的80%,我区共有10家企业治污项目列入“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规划,对这10家重点企业,我们制定了分类指导、重点帮包的工作思路,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驻厂盯守,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对工程已完成尚未申请验收的,积极与省、市环保部门协调,及时验收;对工程已验收完毕的,强化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二是材料组帮包档案。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材料组,对企业的15套任务档案的可研、环评、验收等资料逐一核对,先后三次聘请市环保局专家进行指导,进行了近10次修改,基本上做到“框架清楚、逻辑清晰,内容具体,数据准确”,达到了“精、细、准”的目标。对企业现场,提出了“12369”(成立一个机构,明确两名专业环保人员,做到三个畅通,做好现场六项准备,汇报掌握九个要点)的要求,多次现场指导,共整理现场档案110卷,与上报任务档案逻辑一致。高标准制作完成现场简介精美手册5000册,展牌14个。三是全员帮包整治厂容厂貌。为给核查组以良好视觉冲击,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打造企业形象上狠下功夫。针对企业状况参次不齐,局党组反复研究讨论,利用了一周时间,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了20份企业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内容统一了企业污水处理站整治标准、标语式样,对青啤、远通等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提出了在出水口建设生物指示池的要求。并根据整治难易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地明确了局帮包责任人员,驻厂指导。远通纸业作为一家外资企业,关系协调难度大,企业开销报批程序复杂,如果跟着企业步子走,迎淮进度势必大受影响,为此,我亲自帮包了该企业,在企业治理资金迟迟得不到总部批复不能开工的情况下,我局先垫资15万元,粉刷该厂污水处理站墙面20000平方米,对公司门前两侧实施了高标准绿化,共种植塔松140棵、女贞220棵、红叶石楠200棵、蜀桧5000棵,整治路牙石2000米,涂白树林600棵,全面提升了企业形象,并以我们的诚意打动了企业。
二、开展“两大清理”,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环保工作中心就是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区环保局紧紧抓住迎淮核查全区一盘棋的大格局的历史机遇,把以前只能靠环保专项行动才能整治的违法排污行为在此得到了根治。一是全面清理“土小”企业。“土小”企业投资成本低、建设地点隐蔽、难清理易反复、环境污染严重,严重损害了群众健康,在这场迎淮攻坚战中,我们充分发挥了镇街部门齐抓共管的优势,对辖区所有“土小”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排查,一举将辖区的“土小”企业全部切断了供电线路、没收了主要生产工具、拆除了生产车间,予以强制取缔。共清理取缔了土硫磺4对、土焦池10个、小淀粉13个、小塑料6个和主要交通沿线石灰窑7个。并加强巡查和突击检查,防止其死灰复燃。二是全面清理环境隐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迎淮的致命一击,更是全区环境安全的命门。区环保局组织监察大队、监测站对全区范围内的污染隐患进行集中排查。对水源地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进行全面清查;对未批先建项目全部建立台账,一一上门督导;对近三年来的环境信访案件全部予以回访;对危险固废的处置工作进行全线跟踪,对所有放射源进行风险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下发环境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2份,环境隐患基本整改到位。
三、突出“四项创新”,打造监管亮点工程
改革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动力。为切实将学习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实现“特色工作添亮点”,区环保局用创新的思维突出打造了环境监管亮点工程。一是创新监管能力。为提高监管效率,实施了环境监控体系建设,在建成2座河流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14个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基础上,建设了全市标准最高、功能最全、演示效果最好的环境监控中心及视频会议室,在重点污染源的8个重点部位安装了光纤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了动态实况和数字化监控。同时建立了环境监控每日会审制度,对监控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果断决策,赢得了处置环境违法和突发事件的主动。二是创新监管模式。针对企业可能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存在偷排偷放的侥幸心理,创造性地开展了“休息日突击查,不良天气正常查”的“反思维”工作法,实现了环境监管的无缝隙全覆盖,保障了辖区环境安全。三是在项目审批上实现创新。围绕全区50重点工程,认真梳理,逐一研究分析国家产业政策,做到跟踪服务、及时审批、迅速转报、积极协调,确保项目顺利通过环评第一审批关。目前已有17个项目完成环评审批,区经济开发区通过园区环评。四是在争取环保补助资金上实现了创新。积极利用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环保治理资金扶持政策,在2008年争取到位环保资金278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完成了7个重点环保项目申报,共申报资金7500万元。特别是在最近迎淮核查工作得到国务院的肯定后,中国科学院、省环保局等各级领导、专家纷纷来我区视察、调研,将薛城小沙河列为流域治理样板,计划于今年进一步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届时,环保治污资金紧张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小沙河水质将会进一步改善,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活力将更足、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