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价格上涨对农机化的影响及应对建议
来自:张建彬
时间:2011-04-13 13:41:29
今年以来,国内成品燃油价格连续上调,而作为农业机械运转命脉的柴油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截至2011年4月13日,以薛城地区为例,0#柴油价格已涨至7.3元/升。柴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农机户的利益,对我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影响也是巨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2010年,全区农机总值达到20048万元,农机总动力239570千瓦,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740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734台, 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942台,农用运输车2939辆,柴油机239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401台。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柴油价格从去年同期的6.2元/升涨到7.32元/升,较去年同期,每公升提价1.1元。2010年全区农机用油2.6万吨,以现在柴油价格计算,今年全区农机用油比去年同期就增加2808万元。按今年三秋玉米机收计算,全区玉米机械收获26万亩,每亩用油4公升,需消耗柴油104万公升,全区仅玉米收获作业费用就比去年同期增加油料支出114.4万元,平均每台机械增支1214元。在运输行业里,机手的开支更大,一台农用运输车每天至少要多花10元的油料费,跑一万公里,要多花500元油钱。与往年比较,所有机手都感到油价涨幅过大,不堪重负。
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近年来,中央实行“两减三补”的惠农政策,加之山东省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及开展农业生产的热情。但由于柴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许多农民反应:“购机补贴是个好政策,可现在是买得起、用不起,烧柴油都快赶上吃豆油贵了!”,农机经济效益明显减少,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有农民反映由于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高、不赚钱,出现了部分农机闲置的情况。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等农机化重点工作受到了影响。
三、农机事故隐患增加
中石油、中石化公司所属的加油点,主要分布于城镇区域,数量偏少,油质较好;其他社会加油点,一般分布于乡村集镇,数量较多,油料来源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来源于地下作坊,油质较差。由于柴油价格的上涨,农机手为降低成本,到价格较低的社会加油点购油,而社会加油点提供的柴油使广大机手苦不堪言。不合格的石油制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轻者损耗发动机,缩短发动机的寿命;重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不符合标准的小炼油厂生产的柴油,这些柴油内含一定数量的汽油,容易使柴油发动机提前点火,使发动机突爆,工作不稳,喷油头偶件、柱塞偶件卡死和磨损,严重时能使发动机飞车,缸盖及机体爆裂,伤及人身。由于柴油涨价,作业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减少,一些农机经营者将机械封存闲置,既不愿参加培训,也不愿参加年审、年检,有的新购机具也不上牌,导致年审、年检、挂牌率下降,农机化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将大大增加。这严重增加了农机事故隐患。
面对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作为农机部门应制订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综合群众的呼声和愿望,集中归纳为四条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能源紧缺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为紧缺就不使用机械。政府要在引导研制和推广节能产品上下功夫,首选一批油耗少或能使用新式替代燃料作动力的机具,加以扶持和重点研制与推广,对一些油耗大的机具采取强制报废,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合理制订农用柴油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制定农用柴油补贴政策,既是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民的关心和支持的充分体现,又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温暖。广大农民强烈呼吁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应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实际及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尽快制定出台农用柴油价格补贴政策,如农机田间作业用油补贴等,来缓冲高价油对农业的冲击。
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合理的农机作业收费标准。长期以来,农机部门积累了具体负责分配管理和调度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分类指导,统一调配,制定出合理的农机作业收费标准,不仅能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而且也是加强农机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用油到位。协调工商、质检、物价、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社会加油站的检查力度,杜绝劣质油、作坊油流入社会。打击超出国家规定价格水平销售柴油,囤积居奇、哄抬柴油价格,以及短缺数量、抬级抬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机柴油市场的稳定和价格秩序。
一、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2010年,全区农机总值达到20048万元,农机总动力239570千瓦,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达到3740台,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1734台, 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942台,农用运输车2939辆,柴油机239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3401台。在调查中了解到,今年柴油价格从去年同期的6.2元/升涨到7.32元/升,较去年同期,每公升提价1.1元。2010年全区农机用油2.6万吨,以现在柴油价格计算,今年全区农机用油比去年同期就增加2808万元。按今年三秋玉米机收计算,全区玉米机械收获26万亩,每亩用油4公升,需消耗柴油104万公升,全区仅玉米收获作业费用就比去年同期增加油料支出114.4万元,平均每台机械增支1214元。在运输行业里,机手的开支更大,一台农用运输车每天至少要多花10元的油料费,跑一万公里,要多花500元油钱。与往年比较,所有机手都感到油价涨幅过大,不堪重负。
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加
近年来,中央实行“两减三补”的惠农政策,加之山东省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提高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及开展农业生产的热情。但由于柴油价格的不断上涨,许多农民反应:“购机补贴是个好政策,可现在是买得起、用不起,烧柴油都快赶上吃豆油贵了!”,农机经济效益明显减少,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有农民反映由于柴油涨价,农机作业成本高、不赚钱,出现了部分农机闲置的情况。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组织实施,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等农机化重点工作受到了影响。
三、农机事故隐患增加
中石油、中石化公司所属的加油点,主要分布于城镇区域,数量偏少,油质较好;其他社会加油点,一般分布于乡村集镇,数量较多,油料来源参差不齐,有的甚至来源于地下作坊,油质较差。由于柴油价格的上涨,农机手为降低成本,到价格较低的社会加油点购油,而社会加油点提供的柴油使广大机手苦不堪言。不合格的石油制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轻者损耗发动机,缩短发动机的寿命;重者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不符合标准的小炼油厂生产的柴油,这些柴油内含一定数量的汽油,容易使柴油发动机提前点火,使发动机突爆,工作不稳,喷油头偶件、柱塞偶件卡死和磨损,严重时能使发动机飞车,缸盖及机体爆裂,伤及人身。由于柴油涨价,作业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减少,一些农机经营者将机械封存闲置,既不愿参加培训,也不愿参加年审、年检,有的新购机具也不上牌,导致年审、年检、挂牌率下降,农机化生产的不安全因素将大大增加。这严重增加了农机事故隐患。
面对柴油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作为农机部门应制订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综合群众的呼声和愿望,集中归纳为四条建议: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能源紧缺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不能因为紧缺就不使用机械。政府要在引导研制和推广节能产品上下功夫,首选一批油耗少或能使用新式替代燃料作动力的机具,加以扶持和重点研制与推广,对一些油耗大的机具采取强制报废,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合理制订农用柴油补贴政策,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制定农用柴油补贴政策,既是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民的关心和支持的充分体现,又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实际温暖。广大农民强烈呼吁党和国家各级各部门应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实际及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和保护农民利益出发,尽快制定出台农用柴油价格补贴政策,如农机田间作业用油补贴等,来缓冲高价油对农业的冲击。
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合理的农机作业收费标准。长期以来,农机部门积累了具体负责分配管理和调度使用的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分类指导,统一调配,制定出合理的农机作业收费标准,不仅能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而且也是加强农机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加强监督检查,保障用油到位。协调工商、质检、物价、中石化、中石油等相关部门加强对社会加油站的检查力度,杜绝劣质油、作坊油流入社会。打击超出国家规定价格水平销售柴油,囤积居奇、哄抬柴油价格,以及短缺数量、抬级抬价、变相涨价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机柴油市场的稳定和价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