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工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和有关建议

来自:张建彬 时间:2012-05-08 09:11:36

    我区是传统资源型城市,煤炭曾长期占据经济总量的80%,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依托,以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食品、造纸、电力等为支柱产业,门类较全,基础比较稳固的工业体系。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衰竭,接续产业发展滞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一、工业转型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市场应变能力差,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工业转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认识到以往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工业若不转型,就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徘徊不前;工业若不升级,就会在严格的产业政策调控中被限制被淘汰,我区工业就不可能实现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在我区工业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稳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由关闭煤矿,淘汰落后产能所遗留的影响稳定的问题。2015年前,根据省政府、市政府有关要求,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我区将只保留安阳煤矿,其余10对矿井全部关闭,将造成的大量职工下岗,就业压力加大等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将有可能出现职工不满、集体上访等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在“十二五”期间,根据省、市政府下达的环保要求和节能减排任务,特别是我区属于南水北调沿线城市,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更高,有关企业必将受到政策影响,特别是海化、迪海化工、埃新斯新气体、远通纸业等有污染隐患的企业都面临政策风险,有可能对企业经营、扩大规模等问题造成影响,及时做好应对措施,使企业安全平稳规避风险将是下步转型工作中的重点。
    三是传统工业如玻璃、机械加工、建材、纺织等普遍存在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转型难得问题,有可能受到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发展产生困难甚至倒闭破产,对我区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工业在转型期,应注重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提高竞争力和抗风向能力,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二、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应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以工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进资源性城市转型。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按照“上大、改中、关小”的战略,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煤炭资源,抓好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稳定提高煤炭综合产能。鼓励电力企业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项目,发展热电联产企业;大力发展旋窑水泥,推动我区由建材大市场向强市转变。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努力上规模、上档次。
    二是推动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兴产业特色化。突出重点,尽快做大做强煤化工、机床、食品加工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使煤化工尽快成为支柱产业。
    三是推动四是积极推进工业项目落地。抓好对已列入国家、省和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财税政策的协调和衔接,提高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保障水平,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来筛选项目,优先把符合国家扶持发展的项目作为吸引资金投向、争取国家及省技改优惠政策的重点来抓。
    四是突出抓好工业的节能降耗。进一步完善细化节能目标考核办法和奖惩细则,突出重点领域,对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开展能源跟踪监管,重点调度,严格考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是充分利用国家在转型中的扶持政策。我市已纳入资源枯竭型城市,我区是核心区,要积极利用国家给予的转型优惠政策,针对我区关闭、淘汰、转型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争取国家、省、市扶持政策,用于解决职工养老保险、下岗再就业、技术培训等问题,有效缓解和消除不稳定因素,推动转型工作顺利进行。
    三、工业转型的工作措施
    (一)拉长煤炭产业链,培植煤化工为主导的战略支撑产业。继续加大对热电多联产等煤化工项目的扶持和督导,依托其现有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甲醇、乙二醇、草酸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效益,促进煤化工产业聚集。利用煤化工上游产品,提高行业精细化工产品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焦化行业准入制度。严禁新上单纯炼焦项目。实行集中布局,综合利用,加快延伸煤焦化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巩固提高传统支柱产业。发展建材工业,突出发展新型旋窑水泥、石膏深加工及新型墙体材料。扶持新型建材、高档装饰装潢材料、环保节能建材产品,改善建材产业结构,提升我市建材产业等级。膨胀纺织服装工业,采用高新科技对纺织企业进行改造,保持和发展针织内衣、牛仔面料及服装、地毯、巾被洗了等产品的比较优势。提升机械电子工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控专用机床及汽车维修检测系列设备。壮大食品工业,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以肉食加工、酿酒为主导,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优化食品产业结构。适度发展造纸工业,以高档涂布白板纸为龙头,带动制浆及纸质品业加快发展,积极开发高档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及专用纸,加快发展白卡纸、牛皮箱板纸、液体包装纸,逐步形成规模化、高档化的造纸行业。
    (三)积极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新型产业。运用生物技术、基因技术等现代技术,争取在制剂工艺和产品剂型方面有较大突破,建设现代医药工业,在产业规模和素质上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使这一极具潜力的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研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向下游产品发展。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信息涉及等高科技产业,尽快形成经济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