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荣膺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近日,省文化厅公示第四批“山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名单,薛城区因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尤其是唢呐艺术的深入挖掘和传承而榜上有名。
我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我区唢呐演奏,其表演内容喜庆、动作活泼、老少皆宜,深受群众喜爱,在全国享有盛名。早在1996年,薛城区就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唢呐之乡”,2011年再度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力度,深挖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推进文化资源大区向特色文化强区跨越。
一是加强“非遗”包装申报保护。建立“非遗”生态保护区域,保护“非遗”土壤,如庞庄麦秸手编、金马花蓆等。目前,经加工整理包装申报,列入省级保护名录7项,列入市级保护名录32项,列入区级保护名录46项。因成绩突出,区文广新局被省文化厅授予“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
二是创作“非遗”体裁艺术作品。以民间优秀的“非遗”项目为素材,利用艺术形式,创作展演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保护弘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舞蹈《泥娃娃》、柳琴戏《拾棉花》、情景剧《奚仲造车》、民间工艺秀《古薛情韵》等。
三是创新“非遗”保护新路子。制作了《铁道游击队剪纸集》、《奚仲造车剪纸集》、《非遗挂历》等以弘扬民间文化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同“二日游”相结合,开发成文化旅游产品,2012年首届中国年博会,《奚仲造车剪纸集》获银奖。2012年,又成立了薛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吸引大批“非遗”文化产品项目负责人加入,促进了“非遗”产业化,走出了产业化保护的新路子。
四是加强民间文化艺术宣传推介。积极组织民间文化艺术作品参加省、市调演,加强与外地民间文化艺术交流。自2009年以来,区级举办了三届民俗“非遗”展,两届唢呐大赛,组织参加省文博会、国家两届非博会。另外,组织洛房泥塑、张范剪纸、邹坞面塑项目传承人走进校园,开展“收徒传艺”活动。
五是培植扶持庄户剧团。我区积极采取业务上辅导、政策上支持等形式,以镇街综合文化站、71个文化大院为基地,挖掘和培育文艺新人,大力扶持庄户剧团发展。截至目前,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庄户剧团6支,主要有“飞龙艺术剧团”、“薛国艺术团”、“世发剧团”等,成员达300余人,每年演出20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