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六项措施开展质量强区工作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推动质量强区工作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对质量强区工作的领导,有序开展质量强区工作,我区根据人员变动情况,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和加强;各镇街和骨干企业也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形成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了质量强区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导检查各镇街和相关部门行业的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分析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5年底,根据《薛城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奖励政策》和《薛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意见》,对全区16家民营企业2015年获得的专利、3个知名品牌、3家创新企业及研发中心兑现奖励97.1万元。区长办公例会多次专题研究质量工作,增强各级各部门抓好全区质量工作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安全生产月”、“质量月”、“世界计量日”、“世界认可日”、“中国旅游日”、“食品安全3.31”等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质量强区和品牌创建工作,提高全社会质量和品牌意识。
二、建立长远规划,不断提升质量宏观管理水平
建立质量工作长远发展规划。将质量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强质量、品牌、标准、计量和认证认可工作规划部署。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大力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进一步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完善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研究制定并贯彻落实“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2016年行动计划”。
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开展学习“质量标杆”及“品牌示范交流活动,以挖潜增效为主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全区工业企业中推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科技管理,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加快企业向科技型转变,筛选10家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组织6家企业申报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三、加强基础管理,推动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以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推动企业集团化、产业集群化,全面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严格项目管理,采取“腾笼换鸟”置换等有效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一年一企一专利”活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推动计量确认、体系认证和采标工作的开展;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积极推动企业贯彻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推广先进的过程管理经验,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9家工业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8张3C认证证书,33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7家企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4家企业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9家企业通过其他体系及产品认证。32家企业采用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辖区内基本消除了无标生产现象,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今年,还有5家单位申报山东名牌,5家单位申请山东省著名商标认定(续展),2家组织和2名个人申报枣庄市市长质量奖,1家单位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家单位申报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7家重点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情况调查,2家企业分别成为全国阀门标委会和全国煤化工标委会煤转化分会委员。
四、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深化平安薛城建设
一是强化质量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健全了打击假冒伪劣的监督、投诉和处理机制,并依据各自职责,认真组织开展了各类打假活动。2015-2016年度,通过部门协调配合,联合执法,先后开展了重点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农资、建材产品打假及农资商店监督检查、家电市场和成品油质量抽查活动等活动,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侵权行为,维护了合法业户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强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整治。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全面排查。开展了“两节”、“两会”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大型游乐设施隐患排查、锅炉安全与节能集中排查整治攻坚活动、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安全检查等活动,检查市场主体3420家,与企业签订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150份,查处消除一般隐患51处,全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整治和质量提升。定期开展在建工程主体施工期间工程质量治理专项执法活动,对辖区内预拌砼企业质量行为进行检查,加大对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的抽检力度和频次。开展多样式质量提升活动,组织全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人员参加结构裂缝防治等常见质量问题培训,提升全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目前,全区监督在建工程332个,建筑面积353万m2,新开工工程102个,面积58万m2。竣工工程130个,建筑面积92万m2,竣工备案工程25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创市优质结构工程16个,市级优良工程8个,下达督办通知23份,隐患整改通知31份,全年辖区内无重大质量事故。
四是强化交通公路质量安全监管。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推动交通运输企业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彻底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认真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健全应急措施,增强公路站管理能力。清理各类涵洞45处,店韩线补植苗木槿8048株,清理绿化店韩线、郯薛线中央绿化带及路肩12.8万平方米,修剪店韩线、郯薛线行道树15.3公里,整理受损行道树8.5公里,药物防治店韩线法桐方翅网蝽病害11公里,刷白店韩线行道树21公里,清除摊点103处,清理沿线生活、建筑垃圾600余立方,清除各类小型非标99处,查处路政事案5件。
五是强化措施不断提高农业和农产品质量。按照“龙头+基地+标准化”的模式,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今年新建标准基地2000亩,农业产业化基地5000亩。工作中,切实加强了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培训和利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的推广。多次举办无公害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种植户1000余户,发放公害栽培技术手册1000余份。二是抓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今年新建特色农产品基地3万多亩(包括马铃薯、花生、石榴、樱桃、芸豆等)。三是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以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及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抓了10万亩优质瓜菜生产基地建设;扩建周营铁佛村“四位一体” 冬暖大棚30个。四是加强农药经营店监管。全面落实农药经营告知公示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制度,严格农药登记备案条件,未经告知农药一律不准销售。对高毒农药实行严格定点经营,对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禁用农药加大查处力度,开展“农药专项联合检查活动”,尤其针对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禁用农药加大了查处力度,共立案17起,其中农药案件11起,涉案农药700余公斤,没收5种剧毒农药47瓶、禁用林丹粉100公斤;取缔无证农药经营户7家;对经营甲胺磷等5种禁用农药的当事人施以重罚。五是加大对获证农产品的监管检测力度。重点抽检获证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今年抽检175个样品,175个合格,合格率达到100%。
六是强化服务质量提升。坚持产品为王、平台为基、服务为本,通过品牌创建、平台建设、服务提升、人员培训、严格执法监督等形式,加强对我区服务业企业和涉旅企业的质量引导和提高,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扎实推进诚信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我区的旅游和服务业服务品质和质量标准化建设。搭建招商服务平台项目3个,引进过亿元实体项目1个, 引进火车站商圈品牌店79家,完成民国时期场景演绎再现创意项目1个,引入山东仁源商贸有限公司、山东大商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新流转协调巨山黑峪土地210亩,铺设乡村旅游支线2600米,引导发展特色种植户6家,种植山杏、西瓜、柿树150亩;先后改造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厕所3处,达到3星标准,已完成新建厕所76做;增设土生金旅游商品展销中心、高铁站VIP通道、旅游沙盘一处;增设了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石榴驿站、日月山驿站、杨树林休闲驿站、蟠龙河驿站咨询点5处;承办微山湖、影视城、抱犊崮及淮北串线年会活动,打造精品2日游线路产品;包装推介了“乘着歌声的翅膀—走进微山湖、铁道游击队影视城”一日游串线产品,树立了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