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统筹供水 实现农村饮水安全
科学规划布局,分步组织推进。坚持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发展规划、水源地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规模化供水为方向,以水量水质达标为重点,以水源地到水龙头全程监管为关键,高质量编制《薛城区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规划解决周营、沙沟、常庄等3个镇无供水设施村的通水问题,和老旧管网老化失修、跑冒滴漏问题,使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围绕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薛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专项规划(2019—2035)》,计划依托金河水源地、洪源地表水厂,以及新规划的以庄里水库为水源的地表水厂,通过水源互补、管网互联,形成“三纵三横”供水管网体系,建成后可服务城乡人口60余万人,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网、同源、同服务。
破解资金制约,保障项目实施。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顺利实施,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财政投入保障一块、把握机遇争取一块、创新模式融资一块、社会资本参与一块,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抢抓上级政策机遇,依托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科学包装申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截至目前,农村饮水两年攻坚累计筹措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周营、沙沟等6个镇街20个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化供水覆盖村庄5个,单村供水管网改造及水源井建设2处;安装净水机集中供水工程21台(套),有效解决了13个无供水设施村饮水安全问题;洪源地表水厂30公里主管网正在铺设。同时,投资建设铁西水厂,建成后可与洪源水厂形成“互联互通、互为备用”的安全供水格局。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饮水安全。一是严格明确责任制。严格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设置“4444116”热线监督电话,并在区政府网站、农村供水运行单位和村委会进行公示,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加强对饮水安全问题的社会监管。二是完善管护机制。建立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区政府列出专项经费,对因执行水价低于成本水价导致的政策性亏损、大修等情况予以补助,切实加强对现有供水设备管理和维护。三是保障水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二级保护区内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标识牌、宣传牌及隔离防护网,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设立了交通警示标识,禁止运输有毒、化学药品车辆通行,坚决防止水源污染事故发生。常态化开展涉农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科学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1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7个、农村分散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91个,定期开展检查、监测和评估,及时清除污染安全隐患。同时,组织对重点水厂、单村供水工程开展水质检测,对超标现象及时整改,确保群众用上健康水、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