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思想 提能力 转作风 甘当服务工业发展“店小二”
自“三思五查七做”思想能力作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区工信局紧扣“严真细实快”五字诀,秉持“忠诚、团结、担当、执行”理念,动员全局党员干部及骨干力量,采取一线工作法,开拓进取,靠上服务,着力激发工业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全区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助企纾困,“快”字为先。时刻牢固树立“快就是大局,干就是担当”的思想意识,第一时间靠上服务,为企业解忧纾困。疫情防控期间,为破解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原材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等难题,区工信局党组一班人大胆探索“点对点”预约引导服务全程闭环管理模式,制定“一企一策”帮扶措施,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同时为破解专业消杀人员不足难题,聘请第三方专业消杀机构到进出口卡点对货物运输车辆进行专业消杀。通过规范化流程、标准化操作,24小时在岗服务,最快速度为企业运输车辆核发通行证明,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工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取得了疫情防控和工业运行“双胜利”,同时也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对此,枣庄市政协副主席、市工信局局长刘宗国批示“薛城区工信局‘点对点’规范、科学、精准为企业解难纾困的这个做法很好,请其他区(市)快速学习借鉴,让企业真正感到工信局是企业的‘娘家人’”。
增量提质,“新”字当头。联合区科技局、区金融监管局和属地镇街,建立科级干部帮包规上工业企业机制,通过部门联动,形成合力,深入挖掘我区工业发展潜力,实现多个历史性突破。一是首次成立区级企业家协会。制定我区《关于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的若干措施》,推动设立企业家协会和女企业家协会,积极完善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家参政议政。设立“薛城企业家日”,组织企业家参加市级企业家沙龙、分产业链观摩对标学习、培训等活动,推荐突出贡献企业和优秀企业家,1名企业家入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家,3名企业家入选省内知名企业家,营造尊商爱商重商浓厚氛围。二是首次设立区级技改基金。依托区属国有企业晟润水务集团、晟玺实业集团,成立“枣庄润玺技改科创投资合伙企业”,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区级工业技改基金(首期1亿元),采取股权投资模式,重点投资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新产品、产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技改项目,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革新、规模提档升级,促进我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首次获评“绿色工厂”。大力推荐企业申报“绿色工厂”,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2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获评企业能够取得更多政策支持和信贷优惠,同时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引领制造业绿色转型。四是高成长型企业培育结出硕果。两家企业荣获山东省“瞪羚”企业称号,实现我区省级“瞪羚”企业“零的突破”;12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质量再创新高。五是数字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建立薛城经济开发区微桌数字经济产业园;邹坞化工园区被认定为“市级数字经济园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2021年度山东省两化融合优秀企业”;山东银顺奔彭车业有限公司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枣庄和顺达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英文简称,是我国首个数据管理领域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贯标试点企业(全市2家)。
促企发展,“实”字托底。积极为企业争政策、争资金、争荣誉,为促企发展送上“政策干货”“真金白银”。在全市率先公布实施薛城区《关于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及提质增效的“精准十一条”措施(试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产业创新转型,集成了政策干货,降低了扶持门槛,扩大了惠及面,更加符合中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此,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客户端进行了正面宣传报道。目前,已发放“小升规”“专精特新”奖补资金386万元,惠及企业47家;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金融机构通过成立应急转贷公司、“科创贷”等形式解决融资3550万元;为我区企业争取“枣庄市突出贡献企业”1家,奖金100万元;“枣庄市优秀企业家”3名,共计奖金60万元,记二等功;两家企业获得“市级工业高质量发展奖金”共计400万元;评选出2021年度“薛城区突出贡献企业”“薛城区优秀企业家”,均给予奖金和表彰奖励,激励广大企业及企业家“比学赶超”,干事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