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营镇探索“三种模式”加快后进村整顿转化步伐

来自:章晨伟 时间:2010-03-18 10:02:17

     一是思想引导“促”。对村班子视野不够宽、思路不够清、观念不够新而又不需组织调整的后进村,着重在帮助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强化发展意识上下功夫。先后带着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题目,组织后进村班子到一些先进村居参观考察。在“走出去”的同时,先后邀请区委党校教授以及铁佛村、大韩洼村等优秀村支部书记现身讲座,使后进村党员干部在学习借鉴中开阔眼界,在解放思想中理清思路。此外,镇党委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擂台赛”活动,7个先进村支部书记上台交流经验,7个后进村支部书记上台表态发言,并组织后进村干部到镇内先进村进行观摩学习,在对比中找差距,在交流中明方向,增强加快发展的压力感和紧迫感。活动开展以来,镇村共外出考察学习2次,举办专家讲座1期,培训后进村党员群众100余人次。磨庄村离镇驻地很近,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村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思路不清晰,村里长年得不到发展。为此,镇党委书记姬伟锋带领该村党员干部积极走出去,先后到寿光、苍山等地学习,极大开阔了党员干部眼界,激活了发展动力。目前该村已硬化村内道路、发展蔬菜大棚等多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二是干部驻村“攻”。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矛盾纠纷多的后进村,按照“一个后进村、一名镇党委班子成员、一名镇包村干部、一个镇帮扶单位”的包保方式,成立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就群众关心的土地分配不均、违法生育、村级财务不公开等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分类梳理,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责任人和责任时限,进行集中攻坚。对于宗族势力影响或干涉村务的,依法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对财务不公开、不透明的,由经管站牵头清理,及时向群众公布结果,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计划生育薄弱的,由镇计生委牵头进行集中整顿;对治安状况不好的,由调解办、信访办等进行综合治理。后马、单楼、高架子村计划生育问题原是全镇的“老大难”,违法生育多、历史遗留任务多。为此镇里成立了由镇计生办和管区总支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实行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台帐逐一销号,不仅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明显好转,其它工作,例如治安工作、产业结构调整等也得到有效推进。
    三是城乡联动“帮”。针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级活动场所破旧、基础设施较差的穷村,借助市“双十双百”工程、区计划生育薄弱村帮扶等活动,积极争取各方在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同时确定一个镇直单位和一名机关干部参与帮联工作,加快后进村发展。该镇高村借助市里实施“双十双百”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区民政局、市人事局帮包单位的支持,筹资11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广食用菌种植和畜牧养殖,走发展特色产业之路。目前,全村食用菌种植面积达100余亩,发展畜牧养殖大户30余户。高村从以前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现今人均年纯收入突破4000元的特色农业村。小巩湖村在包村干部的协调下,积极争取区交通局、市供销社帮包单位的支持,投资19万元治理河道、挖排水沟2350米;出资4万元建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一处。同时,充分依托本村自然优势,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全村共调整蔬菜种植面积400亩,人均纯收入由过去的2900元达到现在的4500元左右,逐步实现了由经济薄弱村向经济强村的转变。(褚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