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生金农民笑声朗--薛城区陶庄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纪实
近日,笔者在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陶庄镇夏庄、大南庄村看到,这两个村正忙着平整土地,购置建设温室大棚材料,相信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一定会在这些黄土地上演绎出现代农业的神话。陶庄镇党委书孙中坤介绍:种蔬菜大棚亩均纯收入1.2万元,是种粮食的近5倍左右。
“去年合作社的池田藕按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亩效益在10000元左右,纯收入800多万元,农民每户净收入近2万元,是种植常规农作物效益的5倍。”陶庄镇安大池田藕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池田藕生产基地,带动全镇种植池田藕1200亩,合作社理事长高守安告诉笔者。据了解,陶庄镇600多户农民目前已注册的专业合作社30家。
由土地入股组建的镇土地流转中心,现有流转土地2000多亩,原来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模式下的土地集中起来后,实行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种、统管、统收,统销,那些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借助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纷纷搞起了特色养殖和特色农家乐,2009年年人均纯收入1.2万元。
2007年,下岗工人赵秀梅组织30户村民以入股的方式,注册成立了全区首家巧姐柳编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总数已达1000多人,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生产模式。一些妇女也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搞起了柳编加工。合作社理事长赵秀梅告诉记者,2009年,入社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
东仓村“两委”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模式,3年间筹资600万元为三纵六横的村路全面实现了整村硬化。昔日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在这里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粮食产量增了,农民腰包鼓了,享受实惠多了。陶庄镇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使近5万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陶庄镇农业农村经济逆势增长,为全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镇政府将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为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基础。”对陶庄的未来,镇长时荣国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