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街道:人大主席来了 柿子沟农民笑了
来自:王娟
时间:2010-11-10 21:40:49
丹桂飘香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在薛城区临城街道挪庄村的柿子沟里,红通通的柿子压弯了枝头,看到丰硕的果实,柿农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而,高兴之余,柿子的脱涩和销售成为柿农的一大难题,就在柿农心急如焚的时刻,临城街道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种法家三赴柿子沟,为柿农们送来了开心的笑声。这也是临城街道在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最具体的体现。
挪庄村位于潘龙河的东岸,在河坝下有100余亩长长的河滩地,村民们称为河沟地。2007年,村里外出考察学习,利用河滩地调整种植结构,将100亩的河滩地种上了柿子树,发展成了柿子沟。通过柿农们一年的辛勤管理,去年,柿子沟的柿子开始挂果,可是由于柿农缺乏采摘脱涩技术和市场销路,大量的柿子烂在地里,柿农们格外的伤心。今年9月份,挪庄村百亩柿子沟进入盛果期,累累果实压弯了枝头,产量比往年大幅增加,看到喜人的丰收景象,柿农们再次燃起了新希望。然而,柿农缺乏脱涩技术和市场销售的难题又一次摆在了面前,眼看着柿子一天天成熟,柿农们心急如焚。柿子收获的季节,恰逢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会上,挪庄村党员群众急切的说:“眼下柿子正是收获的季节,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解决柿子的脱涩和销售难题,不然,大伙一年的辛劳又要烂在地里”。会上,还有群众过激的说:“如解决不好柿子的问题,我们就要拉着柿子去政府上访。”柿子沟农民的忧愁,引起了临城街道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种法家的高度重视。群众利益无小事,种法家闻讯后,当即冒着淅淅的秋雨,第一次来到了柿子沟,映入他眼帘的是红通通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而在柿子沟的地头却是众多面带忧愁的柿农。得知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来了,柿农们恳切的说:“种书记,你一定要帮我们把柿子卖掉啊。”此情此景,种法家心情格外激动,他对柿农承诺说:“大伙放心,今年的柿子一定会卖出去。”回到挪庄村委会,种法家召集两委干部召开了解决柿子问题的专题会议,他动情的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上水平, 党员干部受教育, 人民群众的实惠”,我们把柿子卖出去,就为群众解了难题,办了实事,这是最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了帮助柿农解决柿子难题,让柿农得到实惠。9月21日,临城街道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种法家,带领村两委干部来到百里以外的柿子之乡山亭区,寻求果品经销商,请他们前去收购柿子。但是,由于挪庄村的百亩柿子沟不成规模,不能满足经销商的大批量收购,经销商对到挪庄村收购柿子没有热情。听到这一消息,种法家想到柿子还有几天就要采摘了,如果柿子再销售不出去,柿农们的希望又会变成泡影。为了柿子沟在焦急等待的柿民,种法家没有放弃一线希望,先后三次登门向经销商求助,他的真诚最终感动了果品经销商。9月22日一大早,山亭果品经销商的车辆开进了挪庄村的柿子沟,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种法家亲临柿子沟,帮助收构柿子,当天就收购柿子5000斤。此后的几天里,收购的车辆源源不断,大批的柿子运出了柿子沟。为了解决柿子的脱涩和科学管理难题,为来年的柿子丰产丰收打下基础,种法家又向薛城区科协求援。9月23日,他第三次来到柿子沟,陪同科技专家在柿子沟里举办了柿子脱涩和病虫害防治及管理培训班,现场解答柿农的技术咨询,为柿农送去了柿子脱涩和管理的科技金钥匙。由于柿子大量被果品经销商收购,加之柿农学会了脱涩技术,柿农把脱涩后的柿子运到市场销售,使柿子沟的柿子很快销售一空。柿农们高兴的说:“种书记为我们解决了销售难,还帮助大伙学会了种好柿子的技术,明年,俺将扩大柿子的种植规模,种出更多更好的柿子。”关注民声无小事,一枝一叶总牵情,临城街道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种法家三赴柿子沟,柿子丰收了,柿农们笑了,他为柿农排忧解难的感人故事也在柿子沟被人们传为佳话。(丁 颖 丁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