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沉睡的村庄,今天火热的工地

来自:薛城区人民政府 时间:2011-08-13 10:46:01

    拆迁总面积4.8万多平方米,搬迁住户177户,1600多万元的补偿款全部到位!这一切,只用了10天!
在薛城区陶庄镇千山村整体搬迁现场,这里创造了薛城区乃至枣庄市土地增减挂钩的“第一速度”。可能你不会相信,但确是事实。

陶庄:土地增减挂钩乐了“千山人”
     土地增减挂钩是上级加快新农村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重大战略举措,即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又可以复垦旧村,腾出大量建设用地,可谓一举两得。2008年底,京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位于奚仲山脚下的千山村打破了寂静,铁路穿村而过,规划红线内的80多户居民需要搬迁,上级高铁指挥部门给搬迁村民划拨了集中建设用地,千山新村应势而建。千山村共有177户,村民望着近在咫尺、矗立在村中央的高铁,担心高铁对生活的影响,心中焦急万分,他们也渴望离开旧村。“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让100%的群众满意”,这是薛城区陶庄镇党委书记孙中坤在千山村建设现场提出的要求。怎么样才能让千山村100%的群众满意,都住上新房,陶庄镇党政班子进行了认真分析,利用高铁建设节余用地指标于2009年下半年启动建设新村,今年搬迁旧村,走土地增减挂钩的路子,一条清晰地思路摆在镇党委、政府决策者的面前。说干就干,要干就干到最好。镇长时荣国率领指挥部人员进驻千山村在陶庄历史上,一场新农村建设的崭新战役全面打响了----------。 2010年9月6日,陶庄镇千山村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容纳177户村民的千山花苑3栋5层小康楼和48户上下2间独家独院住宅楼建设完成,小区内统一安装了有线电视、监控录像、太阳能、自来水、互联网线和路灯。千山旧村177户已全部拆迁,清理土石方7.8万方,完成拆迁面积4.8万多平方米,经过复垦已腾出土地118亩。

叫响了执政能力大考验的口号

千山村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是薛城区夺标树点的工程,上级要求在全市第一时间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镇党委、政府极为重视,思想认识更是高度统一,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来抓。该镇在原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党委书记孙中坤任顾问、镇长时荣国任总指挥、3名科级干部任指挥、10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拆迁指挥部,下设6个工作组,从机关、管区中抽调近30名精干力量充实到各拆迁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详细分析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把拆迁区域分块、分户,责任到人。区委书记岳德川、区长吴磊、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庆云先后3次来千山村调研指导工作,区政府督查室现场办公。为切实调动镇、村干部开展该项工作的积极性,该镇还把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农村干部年度立项考核。开展了“作风建设看拆迁”活动,将到一线、下基层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练兵场,将拆迁推进情况作为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在拆迁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阳光拆迁暖民心

   为了更好地推进拆迁工作,陶庄镇党委、政府加大了拆迁宣传力度,印发拆迁宣传标语50条、悬挂宣传横幅15余条。镇、村召开各类拆迁户动员会、村民代表大会等10余次,由于镇、村把拆迁的政策宣传到每个农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绝大多数被拆迁户自觉配合,加快了签约速度。针对拆迁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政策性强的特点,陶庄镇党委、政府按照各项目工程进度安排,倒排时间,精选人员,根据土地增减挂钩指挥部人员的特长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每项任务定人、定位、定责,层层抓好落实;为圆满完成拆迁任务,镇党委、政府与各工作组签订目标责任书,根据工作情况,统一调配力量,确保了各工作组都有统一的安排,都有明确的人员负责,都有具体的时间要求。该镇工作小组通过到户对拆迁农户的房屋、林木等及时进行拍照、丈量、登记、核价,确立补偿标准,与农户签订补偿协议。并承诺“依法拆迁、和谐拆迁、文明拆迁”,坚决执行“四公开”制度,即公开搬迁政策、公开房屋面积、公开补偿标准与补偿金额、公开分房制度,做到“一个政策、一套班子、一个标准、一个口径”,实行阳光拆迁,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镇党委、政府又制定了优惠政策。村民除享受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外,于9月15日前完成搬迁的村民,购买新村住房时,奖励该户一台太阳能,并在交清购房款时再让利3000元,承诺2个月内让搬迁户全部搬入千山花苑,并对不愿入住楼房的老年人,协调过渡房,计划建设老年公寓进行安置。优惠政策出台仅3天就有46多户村民主动搬迁,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至今为止无一例上访事件,有利的促进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干部带头树标杆

拆迁难,难拆迁!几乎所有的项目建设者都在内心里呐喊!孙中坤所带领的陶庄镇党政一班人,不这样想,在他们看来,之所以拆迁难,就是没把项目建设后带来的好处向百姓讲清楚,没把百姓的利益处理好。如果把“理”讲到位了,把“利”处理到位了,把“情”用到位了,老百姓其实是新农村建设最有力量的支持者。
  该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村“两委”和群众代表及党员的作用。土地增减挂钩指挥部成立6个组,每组4――6名成员,组长全是村干部和镇直部门负责人,也是被拆迁对象。千山村“两委”一班人既是拆迁工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被拆迁户。通过模范带头拆迁,全面推进了拆迁工作。张磊、刘枫、冯传华、朱宗群他们主动出面与家里协商,带头签约,还发动周围亲戚,做亲戚的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早签约早腾房。除了党员干部带头,老党员刘宪连在第一次拆迁会上就表态:我先搬!在他带动下,当天就有不少村民签订了搬迁协议。到9月12日,仅仅6天时间拆迁房屋超过86%,但还有2%的村民仍然抵触,1%的村民还在为要超出政策以外的利益而僵持不下,有的甚至跑到亲戚家躲藏起来。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工作组的干部可谓磨破嘴,跑断腿,他们还找来村民的子女和亲戚朋友帮助做工作……并结合各项优惠保障措施、政策,切实解决拆迁户的现实生活困难,争取拆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使老百姓“拆”得放心,“迁”得安心,尽最大可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快了项目的推动。在拆迁的攻坚阶段,村干部张磊家中有事他安排弟弟去办理,自己留在拆迁工地上。刘枫、朱宗群、冯传华有什么事都没有请半天假,一直奋战在拆迁第一线……
  笔者向第一个表态搬迁的千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宪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时补偿政策还不明朗,难道你就不怕搬迁损害自己的利益吗?”刘宪岭淡淡一笑,说:“党和政府现在这么讲‘以民为本’,怎会让老百姓吃亏?”这种感受,在我们一路的采访中处处得到印证。被拆迁方——千山村的村民刘广连说,“拆”出了实惠与希望!项目施工方枣庄建业安装股份有限公司的韩建鹏经理说,“拆”出了枣庄市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增减挂钩的“第一速度”!陶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土地增减挂钩指挥部总指挥时荣国说,“拆”出了速度与和谐的典范! 
  9月10日中午10时,村民刘宪奎听说我们要到他家了解情况,早早地就在临时租住的房屋门口等着了。刘宪奎临时租住的是过渡安置房,租金每月100元,过渡安置房的费用主要由政府补贴,他家在这里至少要租住3个月。提到搬迁,他笑着说:“我很满意!”
  说到村民搬到新的小区,镇纪委书记、土地增减挂钩指挥张继华说,“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该村多年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空心村’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使新建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户里户外整洁卫生,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干群关系团结和谐,土地增减挂钩给新农村建设搭起新平台,给农村带来新气象。村民居住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已享受到‘城里人’的文明生活。”(陈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