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镇发展文化生态旅游 打造新型服务业强镇

来自:张建彬 时间:2012-04-28 15:18:01


  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江北水乡,运河古城,顺应这一趋势,位于枣庄新城和薛城城郊的沙沟镇,积极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倾力打造新型服务业强镇。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明确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第一位就要根据旅游地的发展需要编制总体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要与时俱进,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解决好旅游市场定位、旅游资源整理及景区划分、旅游线路、旅游环境容量界定等问题。近年来,沙沟镇经过深入考察论证,聘请专家勘查规划设计,编制旅游服务业长期规划,分期、分批实施。目前已聘请了北京大衍致用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分步实施冠世榴园西大门景区开发,将圣土山前打造成集休闲、观光、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服务区,争取尽快纳入枣庄“二日游”旅游线路。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打造鲁南生态旅游精品渡假区
  规划完成后,需要一个文化生态旅游的载体和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引进业态,分期实施。我们在镇东部实施了冠世榴园西大门景区开发,累计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了景区主干道及环山路建设6.1公里,栽植景观树5000株,建成西大门门楼牌坊,对石榴太皇后、千寿槐、卧龙槐等20余景点进行保护性开发。总投资10亿元加快榴花山庄、留园山庄、“农家乐”等旅游业项目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休榴花山庄生态餐厅已试营业,健康会馆正在建设中;留园山庄框架已形成,西大门已建成,第五园景观和园内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石榴山庄“农家乐”已正式营业,其他“农家乐”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对旅游道路节点的岩湖街道实施了“穿靴戴帽”,进行了沿街门市房的装修和改造和两侧绿化上;石榴博览园和榴香居生态休闲园项目已完成签约,正完善各类手续。积极规划实施小营水库开发,早日将圣土山前打造成有山、有水、有榴园,旅游、餐饮、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鲁南民俗风景区。
  三、坚持健全旅游要素,创新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中的六大要素。我们在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时充分考虑并做好结合文章。一是吃土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种植无公害蔬菜,实施生态养殖,不断扩大“北京奥运推荐果品”—张庄石榴种植面积,精心研制“忆苦思甜”菜谱,努力为游客提供特色生态餐饮。目前已研制推出了“石榴地锅鸡、泉水羊肉汤、本地山鸡蛋等农家特色菜20余种。二是住民宅。保护性开发当地民宅,适当出租部分民宅用来为游客居住,添置配套设施,房前屋后种植花草,体验原生态生活,营造宾至如归的氛围。依托石榴山庄建成了14个生态小木屋,利用民房改建石榴人家农家旅馆8家,目前一次性可接待游客150余人。三是徒步行。保持旅游地原有地貌,在各旅游景点点之间铺设了石板路3.2公里,让游客徒步穿行在曲径通幽的山林间。四是生态游。深度开发山林、水面,加强林木管护,栽植彩色树种,形成天然氧吧,同时依托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在冠世榴园西大门景区举行,全面提升知名度,景区正在努力打造“吃农家菜、住农家院、喝山泉水、观汽车赛,赏石榴美景”的特色旅游品牌。五是购特产。不断扩大石榴、草莓、柿子、草编、纷制品加工等地农特产品规模,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游客的购置需求。规划实施一批“石榴采摘园”,丰富游客购物形势,体验乡村特色。六是休闲娱。整理、研究与发掘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开展成人童趣游戏和民间传统游戏比赛等活动。通过邀请马戏团到旅游地现场表演,聘请专人在村内指定地点饲养鸽子、山羊等动物的方式,正积极筹备举办“手喂鸽子”、“斗鸡比赛”、“斗鹌鹑”、“斗山羊”等活动,将鲁南民俗引进来,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吸引儿童,进而带动家长消费,促进旅游发展。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 形成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持续性
  在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管理。一是将文化、旅游、林业等与文化生态旅游有关的职能整合起来, 构筑旅游业管理的新机制。二是制定标准, 加强法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一批与文化生态旅游有关的规章制度,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开发。三是加强对群众的文化教育与生态意识教育,培养居民的文化自信自尊, 保持原生态资源地的生态特征, 不断强化政府生态性管理,最终实现对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性经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