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仲文化源远流长

来自:薛城区人民政府 时间:2012-07-12 09:03:50

  奚仲故里在今薛城区陶庄镇。其墓地座落于陶庄镇西部的千山头,北与滕州相连。属蒙山、尼山山脉的合并脉系(称之为尼蒙山脉)。东从抱犊崮、鸡冠崮、梁山往西延伸的山系和从北面尼山往南延伸的龙山、莲青山、黄连山等到此碰接,千百个山峰延伸到此终止,所以称千山头。因古时满山是苍松翠柏,不见岩石,故称之为青山头。造车的鼻祖夏代车正奚仲和春秋时代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的冉有(冉求)长眠于此。
    奚仲发明创造了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卓越的贡献。广大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绣球山顶建造了香堂,立了纪念碑。在狮子山的东侧建造了规模宏大的“车服祠”,将千山头山改称为奚公山。奚公山庙宇遍布,是道教、佛教及儒教并备的胜地。为纪念奚仲而建的号称“江北第一古刹”的“车服祠”,是奚公山胜景之一。绣球山北面的吕祖堂就是儒家品茗论学的场所。千山头山势非常峻秀,海拔233.2米,有桥、泉、洞,千年古柏,更有丰厚的文化遗址。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奚公山钟灵毓秀,故香客云集,每年农历的九月十二日庙会,千年不衰,闻名远近,热闹至极。
    

奚仲是世界造车鼻祖。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朽的贡献。多年来,其文化的研究和开发,一直处于空白状态。2009年3月28日,在陶庄镇吴村张姓家中,发现保存较完整的奚仲墓碑。长2.2米、宽0.8、厚0.4米,碑文:“夏车正奚仲墓”清晰可见。墓碑的重见天日,引起了考古、文化、宣传等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央、省先后16位专家相继前来考察, 2009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奚仲文化研讨、论证会。该结论在中国奚仲文化研讨会上得到公开认定。奚仲故里陶庄镇从此明于天下。摆在德国奔驰汽车制造公司里的塑像奚仲。也找到了确切地域故里,并明告世人。

 

   

  2010年9月17日上午,中华车祖苑车神广场人流如潮,嘉宾云集。全国党政、艺术各界人士应邀出席首届中国奚仲文化活动月开幕式。近年来,陶庄镇以挖掘、弘扬奚仲造车文化为突破口,下大气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奚仲文化研究、旅游景点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文化强区战略迈出了坚实步伐。特别是连续举办了2届奚仲文化研讨会,出版发行了12卷《奚仲文化丛书》,编写了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车神奚仲》剧本和40万字的长篇小说《车祖奚仲传奇》;规划建设了总投资10亿元的中华车祖苑,筑牢了奚仲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 通过奚仲文化开和中华车祖苑建设,该镇实施奚仲文化品牌带动战略,高品位、全方位打造成集文化、旅游、商贸和汽车交易为一体的奚仲文化综合开发产业,品牌效应逐步凸显。造车鼻祖奚仲故里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各地考察团、游客纷至沓来。目前,奚仲文化已经成为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奚仲乃我华夏造车鼻祖、古薛始祖。其造车之伟绩,催生变革,促进生产,彪炳史册。今逢盛世,奚仲文化价值的体现和文明的进步,还将有待于伟大的创新和成功的实践。(甄再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