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945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发改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发改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7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发改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77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
尊敬的翟俊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不断加快城乡融合工作步伐,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能够融合推进。区发改局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在交通基础设施、城乡教育、医疗卫生、农民增收、机制完善等工作上全面发力,推动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保障农民进一步增收。
一、切实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工作
一是坚持规划统筹。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其中包含镇村体系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保护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用水用电及燃气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等。完成陶庄、邹坞、沙沟、周营、常庄等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取得市政府批复。为支持城镇产业发展,先后编制完成常庄街道《枣庄市中心城区ZZ-XC-CZ3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枣庄市薛城港区ZZ-XC-GQPQ控制性详细规划》、邹坞化工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二是坚持政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积极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棚改专项债券,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棚改项目,多举措解决资金难题,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更新模式。三是坚持推进片区更新。来泉片区1212户群众回迁新居,古井片区通过“房票”异地安置1518户,临山片区2626户群众完成选房。改造老旧小区18个,惠及居民4953户。四是提升城市品质。积极开展绿地公园建设,新建提升公园4个,建设提升凤鸣公园等城市公园4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6.3%。小沙河公园按照“一廊、七区、二十八园”总体设计理念,将沿河生态景观与上游城市河道景观连为一体,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五是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强市政管网建设。铺设供热、供水等各类管网,实施小区燃气管道改造提升,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全区供水水质达标率100%。加强农村采暖工程建设,2024年完成农村清洁取暖建设2172户,农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66户,基本实现农村清洁取暖全覆盖。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全区行政村全部通了沥青路或水泥路,行政村6米以上公路通达100%。推动城市公交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公交镇街通达率、行政村通达率均为100%。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实行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实现村庄保洁、垃圾清运自然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加强通信设施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2491个,实现城区、镇驻地全覆盖,行政村覆盖比例99.54%。全区固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8253个,其中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数达到16341个,占比89.53%,千兆以上宽带用户数78448户。
二、全面推进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夯实粮食稳产基础。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实现粮食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试点,采取整片流转形式,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耕种,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基础性作用。二是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栽植石榴12.82万株,4个石榴产业项目入选省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试点。沙河崖青萝卜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甄沃食品荣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我区被评为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三是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7个镇街工作站,在全省率先搭建“一网四库一平台”系统,实现全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共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238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推广。
三、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区(含高新区)共有各类学校160所,其中,小学60所、中学16所、高中5所、中职学校1所、高技学院1所(枣庄理工学校在校生5249人、枣矿集团技术学院在校生2028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注册幼儿园77所(含2所市直、47所公办、28所民办),在校生约1.6万人。各项文化、医疗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7个,电影放映单位7个。共有区级电视台1座,电视台节目套数2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卫生机构393所,其中三级医疗机构5所、二级医疗机构3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镇中心卫生院6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民营及企业医院11所、村级卫生室187所、个体诊所及医务室175余所。全民健身设施逐步完善。新建提升健身广场25处,累计建成462个,实现行政村、城市社区全覆盖;小沙河体育公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标准篮球场6处,趣味篮球场3处,乒乓球台30个,羽毛球场4处,5人制足球场2个,健身器材96件,智能健身器材33件,健身步道8公里。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610处,面积14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7平方米,十五分钟健身圈已初步形成。
四、进一步改善村镇生态环境
一是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产业连片培育、环境连片整治、风貌连片提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市级和美乡村10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2个。我区获评省“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坚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全区SO₂、NO₂浓度进一步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市第二,国控大沙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优良水体标准,蟠龙河(薛城段)入选山东省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三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扎实做好奚公山、叮当山等破损山体修复。治理破损山体4处,新增造林绿化1000亩,提升生态廊道13.6公里。加快河湖库水系连通、周营沙河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构建“蓝天共碧水、山水城相依”的生态格局。四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区主要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要求,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五是城市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加强城市主次干道精细保洁。日均出动作业人员300余人次、大型机械车辆120余台次,做到每日“两扫+两清洗”,确保主次干道实现保洁全覆盖。
五、工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今年以来共实施投资过500万元工业技改项目57个,当年新纳统项目15个,新梳理、谋划项目20个,列入2025年省技改重点项目导向目录10个。目前已成功获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4家、市级绿色工厂5家;指导3家企业(枣矿、通晟实业、晟达菲尔生物科技)入选市人才引领型试点培育企业名单;高端装备产业链方面,已新增1家规上工业企业,市商促局已认定拟签约项目3个、开工项目5个;高端化工产业链方面,积极跟进在谈项目线索4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方面,在谈项目线索2个、在建项目1个。
六、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区发改局将抓住工作关键环节,继续加大城乡融合工作力度,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互相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均衡发展。同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让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和扩展,将城市功能向农村及周边地区进一步辐射,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感谢您对发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