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1961
  • 主题分类:区级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24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24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工信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工信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尊敬的殷桂萍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区工业企业和人才工作的关心,我们高度重视该建议案,经过研究梳理,结合协办单位区人社局意见,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1加强领导,提高重视。每季度组织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由党组书记亲自主持部署。开展工信系统人才摸排送政策入企专项活动,深入企业送惠企政策、人才政策摸清企业对人才技术的需求,及时更新数据台账,并及时向人才集团、人才服务机构发布需求为企业匹配人才

2、全面发力,重点突破。2023年以来,共指导17人申报国家级人才,全部推荐至工信部;指导9人申报省级泰山领军人才,5人推荐至工信厅;指导5人申报枣庄英才项目,其中潍焦薛城能源的杨明正和远通纸业的周伟2人成功获评经营管理人才,第一年奖励资金已拨付到位。国家级省级人才申报质数双升,企业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推荐多乐公司孙磊、中科绿碳彭庆国、杰富意郑伟通过“专精特新”绿色通道成功申报高级职称。

3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育。实施新一轮海归英才汇聚计划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措施,突出项目引领、成效为先,吸引积聚海内外高端人才。落实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积极参加枣庄一高校人才直通车全链条引才活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积极组织参加2024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落实齐鲁博士后菁英人才招引计划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扩大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规模。强化人才服务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能力,积极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建立专家服务基层机制,加大人才政策宣传推介。

4、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协议、省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和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组织参加市首席技师遴选。围绕榴枣归乡工程,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全面完成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任务。落实山东省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区技工学校实体化运作,做好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为重点,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组织开展鲁班传人职业技能竞赛。协助推进枣庄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

5、以育促提,培优增质。按照“上下联动、分级组织、分层培训、分批实施”的原则大力开展民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我区30名民营企业家参加省、市工信局举办的“高端化工铸链强群培训班”、“领导力与团队管理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等各类学习培训4场次;组织青年民营企业家参加全区人才工作者及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班,遴选组织部分重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苏州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专题培训,先后举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培训会、薛城区工信局“助企纾困”政策解读培训会、全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民营中小企业智转数改暨工业设计培训班,传统企业转型外贸业务实操培训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培训、品牌建设培训等培训班10余场次,培训人员400余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用好“青年导师”培育机制,通过跟班辅导、巡回讲座、线上授课等方式,让年轻企业家、“企二代”尽快成长成熟。

6、广泛宣传,弘扬企业家精神。会同大众网、市融媒体对我区部分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采访报道,并在万达广场举办了“优秀企业家展播”,组织对28名企业家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进一步营造了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采纳您的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提升人才服务质效。贯彻落实好省、市出台的加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加大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服务力度,做好省市惠才卡持卡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相关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表彰奖励正向激励作用,做好各类表彰活动审核推荐、组织实施和政策指导等工作,精准落实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待遇。

2、提高助企服务水平,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发挥好区企业家协会作用办好企业家日活动常态化开展座谈、沙龙等交流活动。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事迹,企业家发展保驾护航。分批次、分产业链组织企业家到国内知名高校、先进地区进行专题培训,提高企业家眼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3加大企业自主培训力度,积极创建人才领军型企业。从规企业入手,帮助企业开展人才培训工作,鼓励企业员工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指导帮助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高级职称人才。指导重点企业如嘉驰新材料、中科绿碳、中力阀门申请人才领军型企业,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突破瓶颈,借力建立“人才飞地”。打破地域藩篱,探索“人才和科研在外地,项目和产业在薛城”的新路子,进而实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引智工作目标。组织相关专家对产业导向、区位优势、人才资源等综合因素进行反复论证,选择最适宜的人才集聚城市建造集项目孵化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为一体的“人才飞地”,聚焦产业链短板,吸纳、培育创新研发团队入驻,对相关产品进行研发攻坚或技术改造,把研发成果带回薛城进行试验量产,并输送优秀本土人才进行培训培育;开通“飞地热线”,明确专人及时对接,无缝“打包”人才技术需求发送飞地;建立承接转化项目“一企一台账”,及时解决承接转化项目前期、建设、投产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异地聚才打造“最强外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