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3704030010/2023-00184
  • 主题分类:区级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国资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8月1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3年08月18日
  • 标  题:2023年薛城区国资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做强主业、理顺产业链条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薛城区国资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3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做强主业、理顺产业链条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关于做强主业、理顺产业链条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关心,我们收到您的建议后,非常重视,您提出的建议对于提升我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国有企业管理工作,为推动国有企业发展,2019年,我区抢抓国企改革战略机遇,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的原则,对部分区属国有企业进行了优化重组,整合住建、交运、水务系统29家企业成立晟鸿城发、晟润水务、晟汇交通三大集团公司。2020年3月份,继续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整合煤炭、教体文旅卫计系统17家企业组建了晟玺实业、民生投资两大集团公司。2022年7月,我区继续实施“集团化”战略重组,在成立五家国企集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集聚国有企业优势资源,以文旅、商业、城市管护三大板块为依托,优化整合10家企、事业资源,组建文旅、物环两家国企集团,并结合企业实际,明确主责主业,形成主业突出、优势互补、集团联动、转型突围的良好氛围。通过三次集中整合,盘活了存量资产,壮大了国企实力,提升了资本运作能力,有效地解决了原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小、散、弱”问题。同时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一方面,加快淘汰低效落后产能。关停安阳矿业,杜绝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加快培育“6+3”产业布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对外合作,做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积极布局医疗智谷健康产业园、绿色建材、3D打印、智能制造、分布式光伏等现代产业,推动我区产业布局更加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继续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外引内育结合,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我区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依托驻薛央企、省企、市企和省、市重点项目,借助“中国企业论坛”“央企、省企枣庄行”合作平台,采取“北引国企、南引民企”的分区作战策略,进一步加大与央企、省企和知名民企的沟通对接,实施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和战略合作,积极引进各类资本注入薛城,优质企业落户薛城,优秀人才服务薛城,借助外力推动我区国资国企增量扩容,提质增效。扎实实施强工兴产工业倍增,结合我区国企战略定位和主责主业,精心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不断优化我区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结构,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引导国有企业积极融入以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先进制造业和高效农业、新型商贸物流业、特色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6+3”现代产业体系,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集中,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二)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增强企业内生动力。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全面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依法依规加强董事会建设,厘清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持续优化国企管理架构,减少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持续推动国企集团主营业务板块重组整合,减少同质竞争,凝聚发展合力,打造行业“高地”。鼓励国有企业开展资质提升行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效益。坚持“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的“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分层分类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引导企业重点关注和主动引进产业链上下游或具有业务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深化国有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全面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常态化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激发企业活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

(三)切实加强国企监管,确保企业行稳致远。准确把握和扎实履行出资人职责,聚焦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推动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现代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注重发挥经营业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优化差异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突出服务全区重大发展战略、质量效益、创新驱动等目标导向,引领国有企业始终按照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始终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建立健全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的协同高效监督机制,深化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打造阳光国企。不断完善“1+N”监管政策体系,持续开展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探索实施区属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推动国有企业合规内控体系建设,加强投资、融资、经营、管理等各类风险管控,规范企业招投标和大型设备、物资采购等行为,加强企业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分析,强化企业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现金流量等关键事项、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提前发现风险、预防风险、处置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安全底线。

再次感谢您对国有企业的关注、关心与支持,希望您今后更加关注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