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1-00083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区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4月0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1年04月01日
  • 标  题:薛城区教育和体育局2021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薛城区教育和体育局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薛城教体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四区两高地”,围绕“提升首位度,重塑新形象”,按照“强化一个核心、突出两大任务、抓好三条主线”的“123”工作思路,即,强化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突出优质均衡化、群众满意度两大任务,抓好基层党建、全员培训、队伍补充三条主线,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人民满意的薛城教体。

一、强化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党建水平

1.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科学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等制度,自觉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持续贯彻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持续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全力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工作。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和警示教育,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持续做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从严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教行为,加强对所属学校“三重一大”事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事宜、赴外公务等事项的监管,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做实做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打造干净清爽的教育生态。

3.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务人员,深入开展“党建铸魂、立德树人”活动,开展“双培养”工程(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加强党员日常教育,评选100个“流动党员先锋岗”,推进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强化典型示范,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市级教育党建品牌。进一步强化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推进工会、教代会建设,做好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努力实现民办教育机构组织建设全覆盖。

二、立足教育公平,促进优质协调发展

5.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区双语实小南校区、金沙江路小学建设,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凤鸣中学、贺阳高中枣庄校区、埠岭联校、区实验幼儿园建设,协调推动市第二实验学校初中部、市第二实验幼儿园项目,优化学校设点布局。加强学校功能室、图书室等建设管理,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管,实现分组实验开出率100%,不断提高教育装备应用和管理水平。

6.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大都现代城等8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作,做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无证园的整治和管理,认定符合标准的普惠性民办园,加强公办幼儿园设施设备配备,协调推动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深化“课程游戏化”教育理念,加强幼儿园游戏活动研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组织做好升级确类,优化办园品质。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配备。

7.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持续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健全完善大班额化解和防控长效机制,确保大班额不反弹。开展面向中小学特殊群体的“四项服务”,加强作业、手机、读物、睡眠和体质“五个管理”,整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过度教学等问题。严格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全面推开初中学校网上报名工作。认真做好中小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工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巩固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管理,争创省级示范资源教室。加强对送教上门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完善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办学模式。

8.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化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推进特色高中建设。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的培养,组织举办各项综合素质活动。多元化扩展学科教研,指导好各高中学校开展新高考改革相关工作。强化“质量第一”,突出尖子生集群的梯度培养,加强“强基计划”的研究与应对,做好高三备考指导,提升高中阶段加工能力,争取高考主要指标实现较大突破。

9.培强培优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推行“1+X”证书制度试点,紧密对接产业构建专业体系,探索“分类管理、分层教学、分级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加强“班墨奚”卓越匠心文化传承教育,组织中职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积极配合枣庄市争创省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或试验区,推进中职学校提质扩容。

10.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全力支持舜耕实验学校、现代实验学校、贺阳高中枣庄校区等民办教育发展,促进向强校名校提升。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管,深入推进对民办学校的帮扶。加强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开展校外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备案及排查整改工作。

三、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提升教育质量

11.落实德育铸魂育人。强化青少年“四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童心向党”“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共圆百年梦奋进新征程”系列主题活动。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抓实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和法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深化文明校园建设。

12.推动教育科研引领。实施“驻校教研”计划,完善教研员联系帮包制度,促进教研力量进一步下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做实、做细、做活新课堂达标活动,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切实强化校本教研,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模式。大力推动科研课题研究,规范课题管理,重视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利用好《薛城教育·教科研版》,做好教育科研成果推介,打造区域教育科研品牌。

13.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入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升级教育网带宽,努力实现全区学校千兆网络进校园。抓好智慧教育建设应用,做好“枣庄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推广使用和智慧教室试点工作。强化提升培训,丰富活动形式,完成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推动形成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全面提升教学效益。强化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加强校园APP日常监管,确保校园网络安全。

14.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艺术与健康课程,确保学生校园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高标准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持续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力争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近视率下降1%。进一步推进校园足球建设,举办全区中学生运动会和各类艺术、体育专项比赛。实施美育浸润行动,完善“区+校”艺术展演体系,做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优化学生素养评价指标。

15.强化教育质量导向。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开展强课提质行动,突出教学实绩在考核评价中的比重,做好质量监测与评估,促进各学段协调发展。完善质量表彰激励制度,利用好薛城教育基金,完善“教育质量奖”,对质量提升显著的学校、教师、学生予以奖励,评选薛城教育年度“十佳人物”,表彰年度“百佳师生”。

四、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16.深化教师队伍改革。启动《全区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强化培根铸魂,评选100名骨干教师、40名薛城名师、30名“教坛新秀”,实行周期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不断优化课时量、工作实绩和岗位相衔接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全面落实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巩固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成果。落实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政策。落实教师减负清单。严格用人管理,妥善化解自聘教师。

17.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培训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典型引领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本地师德模范的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举行好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严格落实职称竞聘、评先树优前置审核,完善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全面治理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做好乡村学校从教30年和2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按照“五个一”的工作要求,扎实做好教师的荣退仪式。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做好教职工健康查体工作,积极开展教师健康向上的运动,做好对家庭困难教职工的扶助。

18.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互联网+教师发展”工程,组织开展全员远程研修、教师教育装备通用技能与专业技能培训、中小学校长(园长)能力提升培训,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开展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壮大骨干教师群体。通过“支教”、结对帮扶、挂职锻炼等形式,做好城乡教师交流。加强中小学教研(备课)组建设,夯实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19.健全教师引领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加强以校长为重点的教育干部管理,加大校长(园长)、中层教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组建薛城名师、名校长讲师团,搭建教师(校长)成长平台。实施“名师领航行动”,成立“特级教师领航研究室”,做实“名师工作室”,发挥好引领辐射作用。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实施“教育英才计划”,通过招考、引进等方式吸纳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按照政策落实编制、职称、待遇。

五、推进教体融合,积极打造体育品牌

20.健全运动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学校体育基础,以培养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为重点,以增进体育技能和体质达标为抓手,加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坚持以体育中学为重点,创新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系统训练。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打造学校品牌体育项目。建立健全符合规律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制,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竞赛。

21.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开好全区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全市十运会群体组比赛活动,承办好全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比赛活动,展示薛城水平。开展太极拳、门球、健身操、柔力球、第九套广播体操等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争取市级体彩公益金资助健身器材项目,抓好农村体育健身园建设。

六、围绕以人为本,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22.抓好学校疫情防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常态化督导,做好校园管理和师生员工健康监测,及时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严格重大活动疫情防控举措。完善校医配备和学校卫生制度,开展学生卫生和健康教育,有效转化抗疫成果。

23.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强化安全“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落实中小学(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护学岗”设置“四个100%”阶段达标升级,推动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巩固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教育装备质量安全管控,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七、提高保障能力,持续优化教育发展

24.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行政。开展系列宪法教育活动,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参加网上宪法法律知识普及竞赛。加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指导学校规范章程建设,落实好《薛城区实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试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完善校务公开,充分落实教职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建立教育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制定执法事项清单,提高执法效能。

25.提升教育督导水平。完善教育督导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督学责任区建设,深化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依据教育督导职能,配齐配强人员。采取督查任务清单、跟踪督办等方式,实现精准督导。完善“回头看”机制和督导结果运用考核评估机制,确保督导事项和整改要求及时有效落实。全力做好省、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工作。

26.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扶贫政策,实现各学段资助“全覆盖”。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兜住义务教育底线。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及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局派第一书记工作,抓好党员帮包贫困户工作。

27.平稳组织招生考试。强化考试服务意识,积极推进报考服务流程优化再造,细化考试实施管理,深度完善薛城考试“规范+严”标准。扎实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提升考试容纳能力和实施水平。统筹推动考试诚信和法纪教育,增强考试法纪意识。加强考试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专业办考能力。强化底线思维和应急防范,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和各类考试突发事件,确保考试安全。

28.提升教体新闻宣传。围绕教育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媒介,大力宣传教体事业发展成果、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为薛城教体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健全完善信息宣传队伍,定期举行能力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政务信息的撰写与报送。

29.规范财务后勤管理。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建设,采取定期审计与随机审计相结合,强化对学校日常财务行为的监督。严格落实“校财局管”,做好会计结算,强化生均公用经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适用管用、学生自愿原则,做好教育图书报刊宣传发行,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用评”活动。严格大宗物品招标采购,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加大收费监督力度,进一步落实学校收费公示制度,保障收费项目公开透明。严禁各学校新增债务。

30.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加强机关日常管理,深入做好文明单位创建,做好教育工会、关工委、老干部、语言文字、信访稳定、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国防教育、节能减排等工作,打造务实高效精干和谐的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