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686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71号提案的回复(关于薛城区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71号提案的回复(关于薛城区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
杜家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薛城区加强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教育领域的关注和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视。教体局高度重视此提案,经认真研究,回复如下:
近年来,区教体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2022年6月申报了山东省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11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单位名单的通知》(鲁教科函〔2022〕70 号),公布枣庄市薛城区教体局为“山东省第二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区政府对创建工作非常重视,印发了《关于印发<薛城区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薛政字〔2022〕25 号),通过加大智慧教育环境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优化教育管理体系等五个方面开展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持续加强人工智能教育。
主要目标任务是:立足已有环境基础,优化升级我区教育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实现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评测、智慧管理、智慧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支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实施精准教学的卓越教师队伍,促进师生数字素养和技能全面提升;打造一批信息化教育教学示范标杆学校,探索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一)大力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升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区学校的高速有线、无线教育网络及各种智能信息终端,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加快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全面覆盖,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
(二)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创新,实现教学模式转变。推广应用“智慧课堂”“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数据化决策、即时化评价、立体化交流、智能化推送、可视化呈现,增进课堂学习的交互与协作;利用网络学习空间,推进在线学习、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监测课程教学实施情况,有效诊测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为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科学参考。
(三)持续完善优质智慧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优化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机制,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健全智慧教育优质资源供给体系。依托国家、省、市、区、校五级资源平台,汇聚丰富的学科学习资源和教师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继续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行动,聚合优质数字课程资源,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让乡村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缩小城乡和校际教学水平差距;依托5G、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包括AR、VR、学科探究资源、智能微课、知识图谱等,提升对新型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满足各学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从普及(全员)到提升(骨干)到高级(带头人),打造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和专家团队,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丰富智慧课程内容,开设中小学编程教育、STEAM教育和创客教育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强化数字素养教育,将数字素养培育融入育人全环节,促进学生建立数字化思维,提升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等素质与能力。
(五)着力优化智慧教育管理体系。以大数据带动教育治理科学化,形成运作科学、协同精细、响应及时、流程优化的智能教育管理服务体系。拓展并提升核心系统服务能力,实现学生入学、转学、培养、评估、毕业等教学服务全程网上办理。依托“枣庄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完善区域和学校智慧教育系统建设,实现教育管理数据多元化、伴随式收集,促进教育管理流程、结构、职能等重构再造。加强教育大数据应用研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建立融通教育管理数据和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业务的教育大数据管理系统。开展校园环境监控、教学质量监测、学校创新能力评测、教师教学特征分析、学生学情诊断、教育精准扶贫等数据分析,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决策支撑,初步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
再次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积极推进上述各项工作,努力加强人工智能教育,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