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689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89号提案的回复(加快落实“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89号提案的回复(加快落实“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张学颖委员、王学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落实“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提案和关于将心肺复苏及基本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堂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落实“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区教体局高度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积极推进《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努力提高师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一)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和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卫健部门,利用爱国卫生月、爱眼日、结核病日、无烟日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普及相关健康知识,推动健康理念、健康知识让学校师生尽早接受教育,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手抄报等途径学习“健康知识66条”,树立科学健康观念,掌握近视防控、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心理健康等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扎实推进“健康素养66条”进校园工作。2025年起,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健康素养66条”专题教育,确保每学期不少于2课时的专题知识教育,分学段编制区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将部分核心内容融入现有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师生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注重咳嗽礼仪、使用公筷公勺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加强师资培训。结合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联合制定的《枣庄市健康副校(园)长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将尽快协调区卫健局落实健康副校(园)长的聘任工作,制定校园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邀请专家对学校校医和卫生保健人员、健康教育人员、心理教师定期开展涵盖常见病预防、心理健康、青春期保健、食品营养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二、关于将心肺复苏及基本急救知识纳入课堂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在全国各地呈现出易发、多发态势,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随时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区教体局始终把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防范未成年人出现创伤、跌落、溺水和交通事故等意外情况,切实提高校园内突发事件的第一时间现场急救水平,区教体局联合区卫健局印发了《薛城区教育系统“医校共建 平安校园—急救白金十分钟”活动方案》。
该方案自2024年11月启动,至2025年12月结束,成功构建起一套覆盖全区的校园急救防护体系。一是高位统筹,开创医校协同新机制。此次培训邀请了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师、薛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杨刚三主任,带来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聚焦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使用以及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核心急救技术,紧密贴合校园常见突发状况,为校园急救工作储备更多人才。二是全面覆盖,构建多级培训网络。培训活动实现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的全覆盖,参训人员广泛,包括校长(园长)、分管校长(园长)、政教主任、安管办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以及幼儿园全体保育员,累计参训人数达3000余人,培训分六期进行,采用“理论 + 实操 + 考核”的标准化流程,确保培训效果。三是精准施策,打造校园安全防护网。在培训过程中,重点针对学校的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为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争取了宝贵的“白金十分钟”,同时建立“一校一策”的急救物资保障机制,确保学校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薛城区通过“医校共建”这一创新模式,将专业的医疗资源与学校的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为校园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相关工作得到了《中国教育报》《健康山东》等媒体的专题报道,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您的建议,实现全区中小学急救知识教育全覆盖,结合学生年龄开展小学侧重急救意识培养、初中强化基础技能训练、高中提升综合应用能力的急救教育,同时,积极为学校配备可操作的(AED)急救设备,建立“学校-医院-社区”联动机制,为扎实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在全区教体系统构建起全体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的应急救护新格局。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认真抓好提案落实工作,切实提升青少年健康素养水平。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