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693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93号提案的回复(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证健康成长)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93号提案的回复(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证健康成长)
赵修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共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保证健康成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与社会多元格局持续深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焦点。对此,薛城区教育体育局始终将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决策部署,积极联动各部门构建协同工作机制,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双轮驱动”,以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为核心,系统推进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打造专业服务平台。区教体局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快乐一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所校园”为目标,提升教师心育意识和专业能力,共同护航学生健康成长。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班,出台《薛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意见》(薛教体发〔2023〕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确保全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依托区舜耕中学成立“薛城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着力构建覆盖全域、全学段、全员的三级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全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诉说心声、疏导情绪、陪伴健康成长的爱心平台。全区83所学校都建立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心理健康辅导制度,提供专业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在开学季、中高考等关键时间节点开通心理辅导热线,开展“减压赋能 助梦飞翔”中高考学生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区教体局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分层分类、有重点地进行干预,对出现高危倾向苗头的学生,制定“一生一策”干预方案,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共同做好情绪疏导、心理安抚工作等,必要时邀请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加强与卫健、公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等沟通合作,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会商机制,畅通医疗转介绿色通道,协同指导处置重大心理危机事件。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开展研训活动。一是配齐配足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积极挖潜,统筹调配,各学校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现心理教师全覆盖,目前全区共有专职心理教师92人,区教学研究中心设有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1名,各学校每月开展1次年级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2次年级或校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或观摩课。二是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特长,提升工作能力。积极协调安排跟岗见习、外出培训和专题研讨活动,提升我区心理教师专业胜任能力。去年以来,共组织5次较大规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中培训,先后邀请北京特级教师、山东师范大学、枣庄学院等专家为全区1900多名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培训,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核心成员赴章丘、荣城、烟台、西安等地学习沙盘游戏疗法或参加心理学术会议,系统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咨询水平。
三、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升心育水平。一是规范课程设置。心理课以活动为主,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小学各年级每学年心理课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区教学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课件、微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并将优质资源在教育平台共享,有效解决授课资源匮乏问题、提升教师授课能力。二是实行“五育”浸润。坚持将心育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读书活动等相融合,引导学生爱社会、爱生活、爱实践。枣庄八中开设国色曼陀罗美术校本课程,发挥美育丰富精神、温润心灵作用,该项目被推荐参加全省第一届全环境立德树人展演。三是丰富主题活动。利用“石榴籽”大讲堂、班团队、社团、研学基地等载体,开展“好书作伴”读书活动,“5·25”心理剧展演,红色故事宣讲、才艺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交往、善于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四、推进家校社共育,实现合力育人。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依托区香山路小学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有关部门到矿建路小学等12所学校,开展“学家庭教育 做智慧父母”家庭教育公益宣讲活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二是健全家访接访制度。实行每周三下午“校长接待日”制度,开展“千名校长联万家”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校校长常态化开展家访、接访,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去年暑假期间,各学校组织教干、党员开展暑期特殊学生群体大家访活动,针对特殊学生群体,“一生一档”建立档案,“一生一策”予以关怀帮扶,给予其更多温暖关爱,促其阳光乐观面对生活、积极向上对待学习。三是开展“走进大课堂”活动。用好社会资源,拓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研学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空间,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研学活动等,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加强与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社区等单位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利用“五老”助“双减”、“春风童行”关爱留守儿童、“学生成长互助营”“假期快乐成长营”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下步,我们将积极吸取政协委员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和培养,呼吁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状况,共同保障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