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696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教体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7月31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96号提案的回复(对校园欺凌说“不”为健康成长护航)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教体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096号提案的回复(对校园欺凌说“不”为健康成长护航)

黄鹏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对校园欺凌说“不”为健康成长护航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区教体局联合公安、司法等12个部门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保护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九条措施》的通知,切实强化未成年人学校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建立预防、处置学生欺凌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学生自治、学校主治、家校共治、社会联治、教体部门统筹治理的“五治”工作机制。目前,全区各学校均成立防欺凌治理委员会,安装防欺凌举报信箱,并在学校门口公示山东省防范学生欺凌公示牌,拓宽线索渠道,提高处理效率,增强威慑作用。同时,区教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全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各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欺凌防治工作小组,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厘清分工、细化措施,进一步完善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措施落实,深入专项治理。一是开展欺凌事件排查。更新数据台账,分类建档,并与公安等部门数据共享,确保全面监管、动态监管、联合监管。建立学生信息员、安全员,及时有效掌握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关注、准确研判,及时处置,从源头上防止校园欺凌事件发生。二是加强特殊群体管控。每学期开学初摸排特殊群体学生数据,且“一生一档”,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利用谈心谈话、家访、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包帮扶,排查苗头隐患。三是强化四个“百分百”建设。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和值班巡逻等制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管制刀具收缴工作,配足配强专职保安,配齐有效防卫器械,重点部位监控全覆盖,为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强化法治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各学校将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主题班会、法治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定期开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活动。邀请检察官、法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组织参加“学宪法 讲宪法”素养竞赛和演讲比赛,“宪法小卫士”网上学习,禁毒网上知识竞赛,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等活动,有力推动法治校园建设。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法治教育活动120余场,覆盖学生9万余人。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专题教育,筑牢思想根基。针对强化专题教育的建议,我们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将思想道德、法治、心理健康及防欺凌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情景剧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礼仪、守规矩、懂敬畏。二是强化法治宣传实效,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明确未成年人违法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破除“违法无责”的错误认知。三是常态化防欺凌教育,每学期开展防欺凌主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案例讲解、应急演练等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营造“零容忍”的校园氛围。

     (二)抓实家校共育,凝聚教育合力。围绕家校共育薄弱问题,我们着力破解家长认知偏差:一是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和关怀,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一生一档”的建立,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共同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确保问题早发现、早介入。二是强化监护人责任,定期组织家长参与法治教育专题讲座与家庭教育技能培训课程,将法律条文解读与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切实提升家长的法治素养与教育能力,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和谐、安全的家庭成长环境。

     (三)升级安全防范,织密校园防线。针对安全防范漏洞,我们构建全方位监管网络:一是提升教职工防控能力,每学期开展班主任、安保人员防欺凌专题培训,明确“首遇负责制”,规范欺凌事件发现、报告、处置流程。二是完善校园安防设施,督促各校实现教学楼、操场、宿舍等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一键报警装置与公安系统联网,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三是强化周边综合治理,联合公安、城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在上下学时段增派巡逻力量,对可疑人员、不良团伙及时排查干预。

(四)细化心理辅导,守护心灵健康。为做好欺凌事件后续帮扶,我们建立全周期心理支持机制:一是严格信息保密管理,明确欺凌事件信息发布权限,严禁泄露受害学生隐私,防止网络传播二次伤害。二是精准开展心理干预,为受害学生、施暴学生及旁观者分别制定心理辅导方案,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帮助修复心理创伤。三是建立长效追踪机制,对涉欺凌事件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回访评估,联合家长持续提供家庭支持,确保其顺利回归校园生活。

     (五)强化惩戒威慑,规范行为边界。完善教育惩戒制度,制定校园欺凌行为分级处理细则,对轻微欺凌行为采取批评教育、纪律处分等措施;对多次施暴学生经过综合研判,转入专门教育学校接受矫治教育;对构成违法犯罪的欺凌行为,联合公安、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学生及监护人责任,通过典型案例通报形成震慑。

     (六)统筹多方力量,构建共治格局。为凝聚防治合力,我们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成立校园欺凌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公安、司法等多部门联席会议,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事一议、一案一办”的协作模式。二是推进教联体协同防治,以教联体建设为契机,共建防治团队,提升区域整体防治能力。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将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的单位约谈问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