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1997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科技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7月2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7月29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科技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6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助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科技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6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助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李德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科技创新助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具体内容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聚焦企业、人才培育和枣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帮助企业用好各类科技政策,切实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一)培强壮大创新主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截至目前,已培育95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选高新技术企业53家。持续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已帮助26家企业获省级“小升高”奖励260万元,完成首次认定12家高企市级奖励240万元。组织烯泰天工等相关企业参加省科技金融活动培训会,对优质科技企业进一步放宽贷款条件,帮助8家企业获科创贷贴息64.59万元,25家企业成功获得2023年省级研发经费补助资金共计122万元。
(二)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区优势行业和重点产业领域,整合区内技术研发平台资源,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目前,全区共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93家,其中国家众创空间1个、国家星创天地1个,省级平台载体10家。薛城区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慎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获评省众创空间,积极培育薛城区双创中心、山东薛经开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申报省众创空间。组织青岛啤酒等4家企业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
(三)加速产学研融合创新。突出项目带动,助推创新引领。推荐征集上报市重点项目18个,其中晟达文旅、源丰纺织等11家企业成功入库。谋划包装海帝新能源、源丰纺织等5个项目申报枣庄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科技项目专项,其中晟达文旅成功获评。指导山东晟达菲尔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市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立项(省级3个、市级4个),获得资金支持225万元。指导枣庄振兴炭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山东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获得资金支持100万元。创新开展“科技下午茶”活动5期,通过产学研融合打破产业科技创新的技术壁垒,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难点问题。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建设石榴科技小院,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就石榴加工、贮藏、种植及石榴综合利用和深度开发等事宜达成合作协议并签约。
(四)发挥高层次人才引育支撑作用。坚持把高层次人才引育作为科技人才核心任务,多渠道挖潜人才,积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截至目前,已引进外国技术专家25人,获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枣庄英才3人。推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对于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联合区委人才办发布《2024年度薛城区重点项目企业人才需求清单》。
(五)加大专业技能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育。一是做好2024年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荐工作,做好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推荐申报工作。实施新一轮“海归英才汇聚计划”,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措施,突出项目引领、成效为先,吸引积聚海内外高端人才。落实“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积极参加“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全链条引才活动。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博士后工作,积极组织参加2024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落实“齐鲁博士后菁英人才招引计划”,加强博士后平台建设,扩大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规模。强化人才服务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能力,积极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建立专家服务基层机制,加大人才政策宣传推介。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健全职称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职称评审专家管理机制,加强对职称评审工作监管,推进职称诚信体系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枣聚人才 数造未来”数字技术人才培育项目,积极组织参加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评选。三是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协议、省“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和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组织参加市首席技师遴选。围绕“榴枣归乡”工程,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全面完成高技能人才鉴定工作任务。落实山东省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区技工学校实体化运作,做好技工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以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为重点,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组织开展“鲁班传人”职业技能竞赛。协助推进枣庄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四是提升人才服务质效。贯彻落实好省、市出台的加强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相关规定,加大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服务力度,做好省市区“惠才卡”持卡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相关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表彰奖励正向激励作用,做好各类表彰活动审核推荐、组织实施和政策指导等工作,精准落实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待遇。推进人事考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数据共享和智能化水平。(区人社局)
(六)做好金融支持服务。我区金融业持续优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作用,促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力争实现金融业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优势互补,攻坚突破、精准发力,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优化金融服务。把金融产品和服务贯穿涉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生产、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时掌握有关企业和项目融资中的难点堵点,协调金融机构沟通会商。为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政策、信贷产品咨询与服务,搭建起企业和银行间沟通的桥梁。今年以来我区已召开6次政银企对接会,协调引导银行与企业“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进一步筑牢银企之间互信互惠的合作关系,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二是发展科创金融。配合银行机构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人才贷”等信贷产品,更好支持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发展。今年以来,建设银行薛城支行为滕州市金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科技补偿贷500万元,为枣庄润琦云母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科技补偿贷200万元,为山东嘉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放专精特新善新贷500万元。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显著增强。三是防范金融风险。坚持将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推送的各类涉金融风险问题,排查风险隐患,细化监管措施,注重过程管控,提高监管实效,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区财政局)
二、下一步打算
(一)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锚定全区优势行业和重点产业领域,整合区内技术研发平台资源,积极申报创新平台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水平。开展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训,积极推进2024年科技计划项目征集指南,以项目、高企为抓手,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聚焦平台发展优势。坚持把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摆在科技创新重中之重的位置常抓不懈。聚焦全区当前的产业链创新资源,构建“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支持慎思医疗、创新创业产业园专业化发展,从而推动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孵化。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整合科研力量,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建立科技小院作为展示和试验基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促进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引导企业建立一批行业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已有创新平台加快提档升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重点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四)优化创新人才环境。坚持以才引才、因需招才,积极引导鼓励镇街和企业结合各自实际,挖掘利用合作伙伴、亲朋好友、同窗校友和人才服务机构等一切可用资源,多渠道对接联络符合条件的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并大力动员其开展各类市级以上人才工程项目。同时,进一步靠上服务指导,科学精准包装,力争取更多优秀人才入选,促进市级以上各类领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五)提升金融营商环境。着力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有机结合,面向科技创新企业,加大银政企对接,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积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人才贷”等信贷产品,更好支持初创期、种子期企业发展。进一步严厉打击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社会金融机构非法集资和互联网金融违法犯罪活动,努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稳定和谐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