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174
  • 主题分类:区级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助推社区食堂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助推社区食堂发展的建议)

张晓瑜代表:

感谢您对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根据您提出的《关于助推社区食堂发展的建议》具体内容,区民政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助推社区食堂发展的具体做法

我区按照“党建引领、信用助力、慈善保障、政府兜底”的工作思路,以社区配建用房和农村闲置房屋作为爱心食堂运营场地,着力解决高龄、困难、空巢和失能老人“吃饭难”问题,目前已建成爱心食堂19处

(一党建+爱心食堂”,让老年助餐服务更贴心。为解决“场地从哪里来”的问题,社区村居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要素、资源,统筹规划实施爱心食堂建设。邹坞镇马庄、西尚庄、中陈郝、刘庄,陶庄镇种庄,临城街道八一社区,沙沟镇张庄等6处爱心食堂,利用闲置大院、宅基地,采取村建村营的方式,让爱心食堂贴民心、得民心,把“小食堂、大民生”惠民实事落实落地。

(二)“志愿+爱心食堂”,让老年助餐服务更暖心。为解决“工作人员从哪里来”的问题,民政部门与区社会信用中心,采取志愿信用模式,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爱心食堂所在村居成立“善厨娘”志愿服务队伍,3—5人一组,承担食堂的加工烹饪、分餐送餐、洗刷保洁等工作,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积极性。传统节日,志愿者文艺演出、庄户剧团慰问演出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广大老年人纷纷交口称赞。

(三)“慈善+爱心食堂”,让老年助餐服务更齐心。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积极发动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为确保各渠道筹得资金和捐赠物资用到实处,民政部门设立了“老年人的一顿热饭”慈善基金,捐赠款物由慈善会统一接收,根据爱心食堂规模和服务情况,统筹拨付至受赠村居。陶庄镇种庄爱心食堂长期接受法云寺捐赠,邹坞镇中陈郝接受社会捐赠近10万元,沙沟镇张庄食堂接受社会捐赠近2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慈善助老作用。

(四)“政府+爱心食堂”,让老年助餐服务更放心。为解决“保障从哪里来”的问题,在“村居出一点、爱心捐一点、老人拿一点”的基础上,政府再贴一点,区民政局通过中央福彩奖补资金,两年来发放爱心食堂奖补79万元,兜底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同时,多部门联合监管爱心食堂食品安全,对食品经营许可、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留样48小时、菜谱制定等全方位审核,保证了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蔬一饭牵人心,三餐四季皆温情。爱心食堂是一项惠民工程,要坚持问需于民、因需而建、量力而行,努力形成财力可负担、运营可持续、经验可复制的健康运行模式。

(一)完善政策体系,积极探索长效运营机制。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养老助餐的工作目标、布局标准、发展定位等,完善养老助餐配套政策及相关管理办法。明确包括发展所需的建筑面积、公益性质及水、电、气等配套标准、经费来源,明确养老助餐的配餐标准、服务模式、补贴方式及补贴标准等,保障爱心食堂规范建设、长久运营。

(二)探索多元化可持续助餐服务路径,确保老人“食有所依”。建立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完善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幸福食堂+N”模式,拓展“幸福食堂+志愿服务”“幸福食堂+信用”等多元化服务模式和服务品牌,将食堂打造成邻里相助、情感交流、爱心奉献、敬老孝老、和谐治理的综合平台,实现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

(三)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强造血功能。采取面向社会开放经营模式,配备长者专属营养套餐,食物根据老年人的喜好自选菜品,对独居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配餐上门服务。此外,同步开展生活照料、线上点餐、健康管理、安全呵护、家政陪护等服务项目,既满足了老人的多元照护需求,又有效保障了食堂的正常运营。

(四)强化激励引导,加大志愿者招募力度。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认真总结推广我区“善厨娘”志愿服务经验,充分利用暑假、节日等特殊时段,发动广大学生及其他高活力群体参与志愿服务,吸引更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参与到爱心食堂志愿服务中来。探索采取招募志愿者参与食堂运营积累信用双倍积分的模式,提高信用积分的使用范围和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志愿组织在惠老工程上的参与度。

最后,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老年助餐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