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185
  • 主题分类:区级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16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社区村爱心食堂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社区村爱心食堂的建议》)

张方生代表:

感谢您对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根据您提出的《关于社区村爱心食堂的建议》具体内容,区民政局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社区村爱心食堂具体做法

我区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坚持政府统筹、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爱心食堂19处

(一)汇聚多方支持力量,将好事办“长”。着力构建“政府补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出一点”的多元参与模式,为食堂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降低运营成本,确保食堂持续良性运营。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爱心捐助,保障了运营质量。建立慈善资源注入助餐服务机制,发动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食堂的运营,先后获得社区村群众捐款20余万元。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将志愿服务融入“爱心食堂”建设,打造“善厨娘”志愿服务品牌,配备公益岗等力量,逐步形成邻里守望、友善互助、孝老爱亲、团结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突出惠民公益属性,将好事办“实”以公益性为主,主要目标是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好,并尽可能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将爱心食堂建成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暖心驿站”。食堂根据居民年龄层次采取阶梯式收费:60周岁以下按照普通计价收费,每餐约6—10元,70—90周岁每餐约2—7元,90周岁以上免费用餐待遇。落实每周食谱制度,讲究荤素、汤菜搭配,注重营养均衡,并配备了营养师等专业餐饮服务人员,提供营养餐,开展膳食指导,进行减盐减油等行动,对食品留样定期抽检,确保了老年人用餐食品安全。将与“爱心食堂”结对帮扶列入文明共建内容,鼓励引导各方人员参与为老志愿服务活动中。

(三)叠加多种惠民场景,将好事办“巧”。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爱心食堂为中心,一把钥匙开多把锁,不断打造多元惠民场景。通过深入挖掘并与本地优质餐饮企业合作,将食堂相邻闲置门市建设成为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便民红色驿站,努力搭建成“津津有味”的服务平台、“挡风遮雨”的服务港湾、“喝水歇脚”的临时小家。依托爱心食堂拓展“美德信用”应用场景,探索“美德信用+志愿服务+爱心食堂”深度融合模式,对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赋予信用积分,可兑换积分超市产品,形成“美德+积分+金融”的治理新路径,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发展爱心食堂,选好址、布好局,干一个、成一个。聚焦困难、失能、高龄老年人就餐刚需,优先满足特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步为广大老年人、社区居民开展服务,由助老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充分考虑本地财政可承受能力、现有助餐资源布局、城乡差异等因素,科学制定扶持政策,对服务供给不充分的地方侧重出台建设运营政策,对服务供给充分的地方侧重出台就餐补贴政策,对失能老年人就餐需求出台送餐补贴政策,提升政策精准性。

(二)进一步加强模式推广。注重可持续运行,合理引导消费预期,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建立健全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参与的多元共担机制。注重元素创新,借鉴“支部引领+多元共建”“供销食堂+爱心助餐”“养老机构+功能辐射”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探索老年助餐持久发展模式。注重人力保障,推广志愿服务+、公益岗+等模式,积极开发老年助餐公益岗,培育老年助餐志愿服务队伍,降低老年助餐的人工成本。

(三)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日常调度暗访,定期对爱心食堂建设运营、扶持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细化老年助餐机构的统计口径,将节日聚餐点不再纳入统计范围;探索建立爱心食堂退出机制,对选点不科学、群众需求少的进行撤并,防止资源闲置浪费。强化安全管理,积极推动将爱心食堂纳入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范围,加强消防、燃气和食品等安全隐患排查,逐步将具备条件的纳入“智慧消防”“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