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980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民政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12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120号提案的答复(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民政局关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104120号提案的答复(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程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婚丧领域移风易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是打造素质过硬的人员队伍。强化村(社区)党组织对红白理事会及其成员的领导,动态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成员,已在全区251个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对照《枣庄市红白理事会章程(试行)》,细化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婚丧改革等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明确奖惩措施,调动红白理事会成员积极性,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培训效果。参加培训班、业务交流等对婚姻登记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了婚姻登记员的综合素质。以镇(街)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群内交流、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成员的培训力度,引导红白理事会成员主动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各镇(街)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0余次,红白理事会已成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载体。
二是开展特色明显的宣传教育。结合清明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区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活动,构建短期车辆巡游、中期音频广播、长期政策学习的殡葬移风易俗宣传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婚姻登记中心、殡葬服务机构、村居爱心食堂、地名宣传牌等民政领域宣传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婚丧领域政策规定、文明新风、亮点特色等宣传。在清明节等重要节日,推出“云祭扫”“鲜花换纸钱”活动、“时空信箱”等文明祭祀服务,设置文明祭祀焚烧桶,为广大群众开展文明祭祀创造条件。同时,以镇(街)为主体,开展“文明祭扫”集中宣传活动,发放倡议书、播放宣传短视频等,营造人人讲新风、处处显文明的社会氛围。开展殡仪馆开放日活动、制发“树立文明风尚 抵制恶俗婚闹”“倡导文明火化 推动绿色殡葬”等倡议书,号召全社会倡导落实婚丧礼俗新风。
三是创新特色明显的服务形式。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置2个婚姻家庭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婚姻辅导员5名,今年以来,为广大群众开展婚姻关系辅导和矛盾调处服务924次,有效维护了家庭和谐稳定。打造“海誓山盟”婚俗品牌,在全市率先开展结婚预约登记和节假日不打烊服务。邀请“全国最美家庭代表”“五好家庭代表”为新人集体颁发结婚证,集体宣读婚姻誓词、集体拍照留念,对新婚夫妇进行幸福婚姻微课堂辅导,讲清婚姻意义、家庭责任和幸福密码,让新人对婚事新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行动。开展“礼安枣庄”丧俗改革试点,助推全区殡葬改革有序推进。印制《薛城白事一本通》发放到全区各村居,为群众开展白事活动、享受惠民政策提供便利。将全区社会殡仪服务机构纳入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发放《规范运营清单》,让社会殡仪服务机构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民政实际,统筹资源,全面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工作开展。
一是建强阵地抓宣传。要加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阵地建设。完善提升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硬件环境,注入更多智能化、温馨式、文化感的场景基因,让婚姻登记中心不仅是为民服务的窗口,更是了解婚俗文化的渠道、引领婚俗改革的阵地。同时,在畅通便民为民的基础上,多形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举办新婚教育课堂,开展集体颁证活动,让婚姻登记窗口劲吹婚俗改革新风。要抓好区殡仪馆服务主阵地建设。加快殡仪馆回收改制步伐,推进硬件环境改造提升,着力完善服务体系、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教育功能,全面提升殡仪馆的综合服务效能与社会教化作用。
二是健全队伍抓引导。要加强红白理事会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质效,持续强化对红白理事会的监督指导,引导红白理事会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食堂等综合性服务场所,打造红白事集中办事场所等深受群众认可的移风易俗基层阵地。要提升镇村督导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镇级督导队和村级服务队的作用,及时对各村(社区)红白事办事情况跟踪督导检查,杜绝大操大办以及影响社会环境的不良风俗习惯,提升镇(街)、村(居)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完善机制抓落实。要优化服务机制。通过打造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场所,创新结婚颁证服务内容,完善特邀颁证制度、优化颁证词,增强新人结婚登记的仪式感,引导新人喜事新办。探索“殡、葬、祭、传”文明新礼仪,倡树厚养礼葬、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要创新宣传机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微信群、抖音平台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服务做法、先进经验等。积极鼓励各镇街、村居通过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采用文明宣讲、动漫短视频、小戏小剧展演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自觉树立文明新风,营造浓厚的移风易俗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