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253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司法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27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27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司法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5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司法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5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的建议)

郑均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体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我们以后开展工作具有极强参考价值。众所周知,未成年人犯罪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近年来,薛城区司法局针对未成年人思想特征和社会热点问题,强化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是非辨别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围绕做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抓实调查评估、监督管理、隐私保护,助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

一、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构建联动普法机制

充分发挥薛城区普法宣传教育中心职能作用,在“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中将未成年人群体列为重点普法对象,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年度普法工作要点中。建立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联合教体、公安、团委等相关部门,整合系统内外资源,构建新时代“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大普法”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未成年人普法合力。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薛城区司法局联合区教体局、团区委等单位开展“法润校园·护航少年”送法进校园法治宣传活动46次,为中小学生们送上生动法治课,以实际案例解说法律知识,让学生们耳濡目染,形成守法良好习惯。

二、打造校园普法阵地,开展法治实践活动

坚持普法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法治课堂主渠道作用,夯实“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推出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治游戏、安全演练等普法模式,普法教育变身互动式参与,让未成年人“身临其境”感受法治的权威和尊严,提升未成年人参与普法积极性。引导各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法治氛围。在校园走廊墙壁、教室以及各类活动室中,张贴法治教育宣传画和法律格言,组织学生制作内容丰富的法治手抄报,张贴在教室墙壁上和宣传栏中,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搭建媒体普法平台,发挥多元普法优势

立足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和学法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融媒体普法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覆盖面。线上,运用“两微一网”平台和载体,开设“未成年人维权岗”“法律小卫士”“薛法微课堂”等普法专栏、维权专题,开展“学宪法讲宪法”“晨读宪法”等竞赛活动,并在未成年人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法律知识活动中设置致敬宪法环节。线下,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依托法治讲座、法治主题班会、法治宣传栏、法治板报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从全区法学专家、学者、律师等人员中选配42人组成区“八五”普法讲师团队伍进行宣讲,设置法治教育专题课程,为学校学生提供“订单式”服务。2021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未成年人法治讲座形式专题授课30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6000余人次,发放未成年人法治书籍和法治宣传资料6万册(份)。

四、做好事前预防管理,密织法治教育网络

坚持法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紧密结合,完善学校法治副校长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深化学校周边环境依法治理,为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为全区87所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开设法治校本课程,将法治学习纳入到学生素质教育规划,让法律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在全区开展“送法进校园”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加强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电信诈骗、套路贷等方面的法治教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扫黑除恶、禁毒禁黄、校园安全、反校园欺凌等宣传教育活动200余次,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同时把未成年人学法用法延伸到家庭,倡导学生、家长及监护人共同学法,形成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为纽带、以社会为依托,内外结合,横向延伸,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五、抓实调查评估,严格做好入矫

一是明确调查方向。在收到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委托函后,及时成立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监狱派驻干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调查评估小组,认真分析具体案情,明确评估工作重点。二是细致全面调查。通过实地调查、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听取被评估对象的亲属、学校、单位及所在村(居)委会的意见,详细了解被评估对象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犯罪前表现、悔罪表现及家庭监管条件,最大程度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性。三是客观公正评估。通过对走访调查形成的笔录等内容进行充分研判,综合评估被调查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对被评估对象是否适用社区矫正形成书面意见,并及时向委托机关提交相关谈话笔录及调查评估意见。

六、抓实监督管理,精准教育帮扶

一是心理咨询疏导。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后,组织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交流谈心和心理矫治,通过谈话主动拉近距离,全面了解其心理情绪、兴趣爱好、就业就学和家庭背景等情况;通过心理矫治转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状态,引导其汲取正能量,塑造好心态,避免再次误入歧途。二是制定个性矫正方案。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自身特点及犯罪情况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及时开展上门走访工作,对其法定监护人开展谈话,告知应当依法履行抚养、管教义务,协助社区矫正机构履行好对被监护人监护职责等。近年来,12批次赴未成年矫正对象居住社区、村居开展上门走访调查工作,制定最新方案。三是协调就学就业帮扶。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更好更快实现复学、复业和就业,协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返校就学。今年以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次,提供就业指导2次。

七、抓实隐私保护,分类管理施策

一是注重调查方式。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实行差异化分类管理,在审前调查评估阶段,注重调查方式方法,保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身份信息。今年,4次先后赴潍坊、大同、延安等地学校,对委托我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走访调查、入矫审核工作。二是注重执法规范。落实教育学习单独开展,谈话单独进行,档案单独存放工作要求,做到与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理、档案三分开。在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入矫、解矫时实行不公开宣告。三是注重档案封存。严格落实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封存要求,成立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人专档,确保全系统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处理、封存等工作落实落细。

八、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帮教能力

积极借鉴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成果,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和实务方面的机制建设,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尤其是吸纳熟悉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的教师、心理医师或其他参与未成年人事务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提高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质量。

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下步工作中,薛城区司法局将认真吸收采纳委员提出的真知灼见,立足司法行政职能,积极搭建法治宣传平台,创新普法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校园法治建设与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向纵深发展,为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体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社会化预防帮教工作的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