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1-00020
  • 主题分类:区级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 成文时间:2021年07月26日
  • 文  号:薛文旅字〔2021〕13号
  • 发文时间:2021年07月26日
  • 标  题:2021年度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中陈郝陶瓷文化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1年度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第35号建议的答复(关于中陈郝陶瓷文化发展的建议)



刘杰、殷宪常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中陈郝陶瓷文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非常富有建设性,对我们工作有很好的启发性,并与我们日常工作中遵循党和国家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的具体措施相一致。

高度重视整体性保护。中陈郝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瓷窑烧制业发祥地。早在1300多年前的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中陈郝村形成了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此交易场所一直兴旺昌盛。正是因中陈郝陶瓷产品具有悠久历史和极高文化价值,历来受到我区文旅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2006年积极申报,中陈郝窑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区唯一的国家级文保单位。2013年,按照省市关于做好大遗址保护性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我区成立专门队伍,列出专项经费,启动了中陈郝窑址保护性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共计拨付窑址规划编制专款178万元(其中2014年中央补助100万、2018年省级补助60万、区级补助18万)。2014年,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签订中陈郝窑址保护规划编制合同,经过资料搜集、图纸测绘、考古勘探及多次现场调研、专家论证,形成了中陈郝窑址大遗址保护规划初稿,2018年11月,中陈郝窑址大遗址保护规划文本完成,目前保护方案已提交至国家文物局审批。为进一步提高中陈郝窑址保护的技术水平,2019年申报并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复中陈郝窑址安防工程专项补助资金286万,目前该工程已经完工,并通过专家初验。可以说,由于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整体性保护,中陈郝窑址的声名没有因历史久远而湮灭,而始终保持着应有的历史声名。

积极推动技艺、产品挖掘开发。近几年来,区文旅部门及镇村三级积极鼓励支持有志于挖掘中陈郝陶瓷文化的地方人土,主要是马氏、刘氏、巩氏、李氏四人,在传承中陈郝技艺上积极探索,不断开发中陈郝陶瓷产品,同时适应时代要求,与市场需要对接,将冠名中陈郝陶瓷的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使中陈郝陶瓷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名气不断恢复式增长。他们有的成立了专门公司,其中马氏、刘氏在开发、生产、场所建设上的投入均有百万元以上,具有一定规模。马氏、刘氏、巩氏、李氏陶瓷制造技艺均于2019年经申报纳入区级非遗项目,使中陈郝陶瓷制造技艺保护传承工作得到规范和保障。

积极营造中陈郝陶瓷技艺传承保护的浓厚氛围。区文旅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传承人主动发展与政府适度扶持的关系,积极营造良好的中陈郝陶瓷创作生产环境,创造生产性保护的新机遇,推动中陈郝陶瓷非遗项目传承保护良性、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效果。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营造传承保护良好环境。每年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系列宣传展示活动,邀请中陈郝陶瓷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现场展示作品和传统工艺。群众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沟通,对传承人数十年的坚守和付出更加理解和尊重,有些群众尤其是学生、青年对中陈郝陶瓷创作产生了深厚兴趣。开展非遗走进生活宣传活动,邀请中陈郝陶瓷传承人走进校园、社区、商场、机关等,与广大学生、市民面对面,让大家亲身体验中陈郝陶瓷的创作过程,了解传承人的独特技艺,感受中陈郝陶瓷传统文化的魅力,争取更多人认识中陈郝陶瓷,助力中陈郝陶瓷传承,使中陈郝陶瓷产品不断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有力促进了中陈郝陶瓷持续健康活态传承。积极邀请各级媒体深入传承人工场,拍摄新闻、专题,并入镜区级招商引资宣传片,区文旅部门也利用区非遗工作群和对上投稿,刊发中陈郝陶瓷创新发展的最新动态,形成了良好舆论环境。

积极推进中陈郝陶瓷生产性保护。积极鼓励和帮助有条件可量产的中陈郝陶瓷产品走向产业化,探索生产性保护路子,目前中陈郝制瓷作为优秀的非遗产品走上了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同时,我局利用电商平台,积极向淘宝、京东等推荐合作,推荐中陈郝陶瓷参加文旅消费季活动,力争使中陈郝陶瓷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积极推荐有意向的文化企业与传承人合作开发传统工艺特色与时代内涵相融合的非遗类商品,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创造更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帮助联络支持传承人开展青少年体验式培训,一大批青少年走进马氏、刘氏工作坊,定期开展现场陶瓷学习制作,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到中陈郝陶瓷技艺的高超,增进了对中陈郝陶瓷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年轻一代文化自信,同时也为传承人增加了收入。积极与镇街对接,驻地政府也十分支持陶瓷开发,将其产品作为专用礼品,并经常邀请各级领导到马氏陶瓷工作坊参观指导,持续扩大影响力。

积极助力中陈郝陶瓷传承人技能水平提升。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文旅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类培训名额,推荐中陈郝陶瓷传承人到各类高校参加高层次进修,开阔眼界,提升艺术水准,从更高层次对接时代和群众需求,使创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区文旅部门召开了全区非遗传承人座谈会,以会代训的形式,对传承人进行政治方向、专业素养方面的宣传培训。推荐中陈郝陶瓷传承人参加乡村特色手工产品和能工巧匠评选,参加全省千种特色产品营销推广活动,组织中陈郝陶瓷传承人参加了山东省文创产品博览会、山东省工艺品大展、山东省社科普及周、市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枣庄农民丰收节等,使中陈郝陶瓷文化传播地更广更远。

积极支持中陈郝陶瓷传承人创作精品。鼓励中陈郝陶瓷传承人先后参加国家、省、市级大赛,其中马氏《柴烧开胚壶》《中陈郝生生不息》《五牛乾坤壶》《开裂柴烧茶具》等陶瓷佳作分别获得2020年山东工美年度精品奖、2020年省工美精品金奖、2021省工美博览会设计创新大赛金奖、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刘氏《青瓷盘口壶》《中陈郝原创瓷枕》《剔花蒜头瓶》《隋青瓷系列》等陶瓷精品分别获得2019年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金奖、2019年枣庄第三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银奖、2020年省工美博览会精品金奖、2021年省工美博览会设计创新大赛金奖。马氏陶瓷传承人马士长被聘为薛城区第一批“乡土名师”,其作品《十二生肖》在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评选入围,是全区非遗传承保护的重大突破,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积极推进非遗旅游线路开发。推动马氏陶瓷工作坊与枣庄大众国际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为其在网络上建立了中陈郝陶瓷体验公众号,开设了中陈郝陶瓷网上销售商城,将马氏陶瓷生产研发基地同万达宝贝王等知名景点,一同纳入亲子畅游套票卡及指定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自驾上门体验中陈郝陶瓷文化。目前该社正积极指导马氏陶瓷研究基地实施接待设施建设,在旅游厕所、停车场等硬件、陶瓷体验空间拓展上积极改进,待达到接待标准后,将迎来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体验,必将促进中陈郝陶瓷文化深度传播,并带来良好效益。

积极设立传承保护基地。2020年12月,区文旅部门在铁道游击队影视城内建成了鲁南非遗展陈体验馆,面积达600余平方,集中展陈了省市区级近百项二百余件非遗作品,其中将中陈郝陶瓷作为重点,对四位传承人的作品设立专柜展出,馆内设立了体验手工坊,免费提供给陶瓷传承人使用,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尾厅内设立了中陈郝马氏陶瓷专售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宣传和展销。积极推荐马氏陶瓷传承人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设了中陈郝陶瓷工作室,展示陶瓷作品,推广陶瓷文化。

综之,区文旅部门高度重视中陈郝陶瓷文化价值,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推动中陈郝陶瓷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精品佳作不断涌现,社会知名度技艺美誉度不断提升,中陈郝陶瓷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生活,成为人们享受传统文化的首选品,传承人的创作、生产活力不断激发,整体上取得了传承保护的良好效果,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步工作中,区文旅部门还将在职能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传承人不断提升技艺,积极争取纳入市级非遗项目,以便于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持续推进传承人改造提升工场接待游客所需的设施条件,争取更多游客进场参观,实现工场旅游、陶瓷文化传播、陶瓷产品销售的多赢成果,进一步推进中陈郝陶瓷文化健康、有序的繁荣发展。

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7月26日

联系人:任  森  联系电话: 7653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