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603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文旅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9月11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9月11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7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创新融合发展文旅产业释放经济新活力的建议”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7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创新融合发展文旅产业释放经济新活力的建议”提案)
何媛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融合发展文旅产业释放经济新活力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23年以来,我区文旅市场加速复苏,消费需求不断释放,部分业态恢复至2019年同期甚至更高水平。文旅热背后呈现出的是消费者多元消费需求,为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我区积极实施布局优化、铁道游击队品牌提升、文旅产品打造、标识体系建设、基础保障强化、产业发展支撑等6大工程。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243.55万人次,同比增长29.3%,实现旅游营业总收入9.05亿元,同比增长34.2%。尤其今年“五一”假期,时光CLASSIC演唱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引爆”了枣庄体育场,更“点燃”了整个薛城的消费经济。
二、主要做法
(一)擦亮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发挥铁道游击队景区全省红色研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新党建课程及红色研学,组织开展红色文化节等活动,努力打造沉浸式演艺新场景、丰富品牌内容,再现红色经典,推出“酒馆锄奸”““沙沟受降”等情景剧。实施薛国文旅综合体、铁道游击队景区提升工程,积极打造智慧化景区,实现一部手机畅游景区。整合了铁道游击队、沙沟受降地、运河支队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有独特IP价值、有回味体验的消费项目,增强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让红色旅游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铁道游击队精神深入人心。
(二)打造文旅品牌,助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周营镇、邹坞镇西尚庄村先后获批省级精品文旅名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周营镇王楼村被纳入红色文化村庄培育名单;天穹文化和东林公司荣获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目前,铁道游击队景区“临城老街”正积极申报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今年以来,新推出精品旅游路线4条,十里湾·印象白楼、“冠世园·榴光溢彩”、三湾里裸心屿风景区正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三)提供文旅优质新产品,推进文旅多业态融合发展。一是“文旅+演艺”。让游客跟着演出去旅行,成功举办时光CLASSIC演唱会,直接拉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收入约5500万元,估测整体经济效益达到2.1亿元。参与起草了《关于促进演艺赛事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将举办曹云金相声巡演、超梦音乐节等活动。下半年计划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枣庄一周年、国庆节等时间节点举办香港明星足球赛、筹备大型演唱会等活动,充分激活文旅消费。二是“文旅+农业”。积极推出乡村体验游、休闲游、采摘游等特色活动,策划推出精品研学课程、旅游线路等,支持开展“乡村好时节”,发挥乡村旅游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作用。三是“文旅+体育”。依托主城区和铁道游击队故乡“先天优势”,2023年以来成功举办中甲联赛、“2023枣庄‘飞虎英雄’马拉松赛”、女超联赛,累计参与人数11万余人。期间,多个旅游景点推出优惠措施,有效放大了赛事的综合效应,带动了“赛事+旅游+消费”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业态吸引力不足。旅游产品比较单一,4A级景区只有铁道游击队纪念园一处,乡村旅游业态不够丰富,沉浸式演出、活动体验等能够带来消费的产品匮乏;消费场景不够丰富,娱乐活动单一,以餐饮、电影、KTV等形式为主,演艺、赛事、展览、体育运动等产品供给不足,吸引力不足。
(二)文化底蕴挖掘不够。我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有形化、产品化,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通过旅游产品更好地展现出来,有数量缺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缺内涵、缺审美、缺品牌,缺少先进文化的引领。
(三)宣传营销不精准。重要节庆活动赛事的宣传营销力度不够,营销模式不够创新,主要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以本地官方媒体为主进行宣传,未针对特定群体进行精准宣传;宣传推广成效不够明显,主要在本地传播,省以上主流大报、头条报道少,超级爆款视频不多,影响力和传播力不足。
四、下步做法
(一)继续做大做强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持续擦亮铁道游击队红色文化品牌,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产业。实施“红色+”模式,将红色研学游同乡村游、文化游、民俗游等相结合,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红色研学游精品线路15条,通过资源整合把铁道游击队景区、白楼湾运河支队记忆馆、沙沟受降地等景点进行串联衔接,将党性教育贯穿其中,形成红色产业链。
(二)做好石榴乡村旅游文章。深入挖掘留园山庄、“张庄八景”、古树名木等特色资源,加速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把石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石榴产业,推动数字化菇房、晟达枣庄石榴化妆品研发生产中心等重要文旅项目建设。积极推出石榴元素系列文创产品,指导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和枣庄石榴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石榴+”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精心策划组织高质量的“赏花、品果”等石榴特色文旅节会活动,编排创作石榴主题小戏小剧、举办非遗、演艺进景区等文旅活动。不断提升“张庄石榴风景区”的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
(三)积极拓展文旅新业态。大力发展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借助薛城区便捷的区位交通、丰富的文旅资源、完善的设施配套等优势条件,积极发展“演唱会+文旅”“音乐节+文旅”“赛事+文旅”等业态,促进演出、赛事与旅游资源、夜间经济、商业空间等跨界联动,推出关联性强、共振度高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和消费新场景。激活“夜间经济”,围绕临山景区、万达广场、恒太城以及在建的青啤小镇,引入网红项目、文艺表演、市集购物等消费场景,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商圈;拓展无界集市、落日派对、都市露营、房车营地等新玩法。
(四)做好文旅品牌推介工作。推进“互联网+旅游”模式,推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融合营销、精准营销,加快“传统营销”向“智慧营销”的转型。重点围绕景区景点、老街、特色美食、非遗文化、美丽乡村等资源,定期创作具有我区特色的文旅宣传图文、短视频作品,鼓励“文旅推荐官”进景区(点),拍摄制作游记报道、推广视频,并在各类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正面宣传推介我区文旅资源和产品,增加城市文旅话题热度。
最后,我们热忱欢迎您继续关注我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薛城区长远发展提出更加宝贵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