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3704030010/2023-00103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3年09月1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09月10日
- 标 题:2023年薛城区卫健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7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3年薛城区卫健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227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尊敬的梁梦晓委员:
您提出的“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现对您的提案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优质服务基层行、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及老年友善环境整治等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疗质量监管。目前,全区各基层医疗机构共计10家,共设置开放床位730余张,在院职工共计9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1人;护士339人;本科学历216人),乡村医生277人,拥有万元以上医疗设备200台件,医疗资源趋于合理,基本满足基层群众的就医需求。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条件。近年来我区紧紧抓住上级卫生项目建设机遇,对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卫生室进行有效提升,使功能分区更加合理,人流、物流、车流顺畅,院内环境整洁有序。并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省、市“十百千”工程示范任务,按照“合理布局、规范建设、提升功能、优化服务”的原则,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我区已完成6所省级、16所市级、41所区级标准化卫生室及26所中心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并通过考核验收;26所中心村卫生室中均已完成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心电图机三大件设备配备(三选一)。并对187所村卫生室全面优化提升,均已按照要求配备康复理疗设备及智能随访设备,做到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药房“四室”分开,实现了房屋布局合理,基本设备配置完善。
二是全面推进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任务。按照《枣庄市县域医疗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明确目标、认真组织、全力推进,持续抓好周营、陶庄镇中心卫生院“一南一北”县域医疗次中心创建活动,提升医院在管理水平、业务技术能力、医疗设施配备、医疗服务质量、精神文明建设、后勤保障供应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再上新台阶,高标准完成乡镇中心卫生院提档升级,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月26日,市卫健委组织评审专家组已对周营、陶庄镇中心卫生院县域医疗次中心创建工作完成现场验收。目前,周营镇中心卫生院已基本通过市级专家评审,达到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创建标准。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全区卫健系统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医疗卫生发展方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卫生人才梯队建设,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方面,加强在岗人员适宜技术、适宜技能、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和在职学历教育;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提高行动。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区直两家医院分别对口帮扶镇街卫生院,开展坐诊、查房、讲课、会诊等支农工作。采取长期进修或短期培训的方式,免费为镇中心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业务骨干。启动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村卫生室管理,提高乡医业务能力。目前,全区设置村级卫生室187所,在岗乡村医生277人(其中:执业医师51人、执业助理医师43人、乡村全科助理医师70人、乡医证113人)。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制定了培训计划,建立了乡医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手册,每月开展岗位培训。同时,区卫健局分期开展专题培训班,不断加大对基本药物应用、院内感染控制、急诊急救、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五是转变服务模式,规范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四化管理”,即健康管理服务流程化,健康档案管理标准化,便民惠民政策常态化,重点人群服务精细化。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以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重点服务人群,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各基层医疗机构狠抓落实,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强化健康管理服务理念,建成1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和健康小屋,充实家医签约团队,确保重点人群签约覆盖,切实提高签约服务感受度和满意度。
六是构建共享平台,加强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破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矛盾,我区把医共体建设作为解决基层医疗体制问题的一个重大探索和突破,通过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整合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居民医保等信息系统资源,以“互联网+医疗”及医共体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远程会诊中心建设,为基层就诊患者带来便捷、实惠、优质的医疗服务,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以“区级牵头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新格局,推动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上下联动就医新秩序,将基层难以处理的危重症和疑难杂症,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及时区直医院互联会诊,打造分级人机协同的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分级诊疗落地,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智能调度与共享,切实提升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并将“智医助理”系统列入2023年惠民实事项目,积极推广“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规范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行为,有力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尽管我们在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医护技等专业人员较多,全科医生、医学影像、中医药专业人员相对匮乏;二是编制缺口成为基层医院持续发展的“短板”,基层医院聘用临时人员,流动性大,归属感欠缺,队伍不稳定。三是基层医院资金压力过大,特别是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受经济形势和人才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业务工作量的下降,职工收入、乡村医生收入减少。
二、下步工作举措
为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保基本、补短板、创示范、提能力”的思路,更好地强化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级卫生室的管理,完善基层卫生网络,保证广大群众享受安全、有效、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今后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机构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医院设施和内涵建设,完善医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技术骨干力量的培养,充分发挥全区专业质控中心的指导作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区直两家医院继续做好镇街卫生院对口帮扶,帮助基层医疗机构建成1-2个特色科室,强化应急演练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急诊救治能力。不断完善消毒供应中心和医学检验、影像、心电等远程会诊诊断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有效模式,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二是强化一体化管理优化乡医队伍补充机制。继续将一体化管理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不断强化卫生院管理职能,定期对卫生室进行考核检查和业务指导。把一体化管理和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妇幼工作的落实有机结合,把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内容与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及其它各项补贴挂钩,促进基层卫生工作全面提升。同时,新聘用村医在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优先聘用具备国家正规医学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并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优化乡医队伍结构。
总之,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是强化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必然要求,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拓宽医疗服务范围,努力提升服务能力,逐步改善群众就医条件,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2023年8月20日
联系电话:0632-4435192 联系人:王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