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1565
  • 主题分类:部门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6月05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6月05日
  • 标  题:薛城区卫健局2024年工作要点
  • 效力状态:有效

薛城区卫健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4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紧紧围绕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薛城目标,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坚持三优三强(优化医疗服务、优化公共卫生服务、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突出服务体系夯实筑牢、优质服务普惠可及、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社会群众认同满意的工作导向,加快健康薛城建设步伐,全方位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全年工作有序开展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坚持把理论学习贯穿始终,突出问题导向,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把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与推动发展、解决问题相结合,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继续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3、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红心向党·医心为民党建品牌内涵,指导基层党支部党建品牌创建。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等活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务公开,严格落实党内监督。加强党员日常管理,推进党建+文化建设,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规范党费收缴使用管理。

4、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设廉政党课,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区人民医院建设党风廉政文化墙。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有关规定。落实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促进依法按制度用权、管人、办事。执行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凡涉及重大事项一律集体研究决策。

二、强化健康供给,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5、健全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新城西院区项目建设,按时完成全年工程进度。探索区中医院与上级中医院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妇幼综合服务,持续推进区妇保院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完成区疾控中心整体搬迁。

6、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区人民医院与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区中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医联体合作。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年内打造3个专科联盟,培植1-2个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打造7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和内部控制,抓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7、推进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提效巩固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成果,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S管理。继续实施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品建设,年内建成特色专科10个。推动陶庄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创建。实施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加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成样板村卫生室15家。持续实施村卫生室四个提升工程,年内完成70%提升任务。

8、加快区域医共体建设。探索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路径,开展兼并合办、帮扶领办、协作联办医共体运营模式试点。推动医共体内医疗、护理、院感等业务管理实现同质化,完善医共体内心电、检验、影像等质控。建强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推进中心药房试点建设。

9、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提供中医药及康复服务开展村级中医药基础培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设中医阁”19家,创建一批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举办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第七届膏方节,打造7处镇街、7处村级中医药文化口袋公园,促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三、强化医防协同,筑牢公共卫生健康防线

10、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持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防控,落实传染病监测报告、疫情研判、通报会商制度,强化疫情报告质量控制。开展预防接种规范提升年活动,保持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健全完善卫生应急预案。推进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做实做优国家智能化慢病管理二期和省级失能失智干预试点工作。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能力,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1、加强卫生健康监管。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建设,加强卫生健康行政执法资源配置和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职业健康、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公共场所监管,规范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诊疗活动。实施卫监蓝盾行动,完成双随机抽检任务。

12、深化医防融合。落实二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或预防保健科室规范化建设,推进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做到管理”“队伍”“服务三个融合。完善三高中心”“三高基地建设,力争三高之家建设覆盖率年底前达到70%以上,深化三高共管、六病同防。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完善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和项目资金管理。持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丰富重点人群个性化服务包内容,完善服务管理、绩效评价、分配激励机制。

13、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提升病媒生物防治能力,打造30健康细胞,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实现国家级卫生乡镇和省级卫生村全域覆盖。持续巩固健康县区建设成果建设生命与健康教育科普体验馆。培育新医药产业,研究制定新医药产业图谱,抓好新医药项目招商,推动新医药产业实现新突破。

四、强化人口发展,抓好重点人群健康保障

14推进人口家庭健康发展。健全人口监测网络,跟踪监测生育形势和人口变动趋势。落实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做好生育咨询指导。落实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

15、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实施消除艾梅乙”“宫颈癌两项工程,完成消除艾梅乙市级认证,宣传推广9-14岁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服务。推进妇幼特色专科建设,力争基层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全覆盖。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加大托育机构备案力度。

16推进健康老龄化持续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建设临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沟镇中心卫生院2处紧密型两院一体医养结合机构。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康复和护理服务。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人医疗照护、居家护理等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实施老年人关爱工程争创1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五、强化内涵建设,塑造行业系统良好形象

17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以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的不正之风为重点,开展过度医疗、开大处方、收受红包、开单提成等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活动。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效率管理为目标,开展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专项整治活动。持续实施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计划,严格落实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健全完善医德医风考评制度。

1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榴枣归乡工程,推动区级层面健全完善支持卫生健康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加大人才校园招聘力度、开展人才回流行动、推动一事一议引进留住高层次人才,力争年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0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0推进实施名医援薛计划,举办乡贤名医义诊活动打造4处名医工作室。

19、加强卫健文化建设。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挖掘正面典型、先进事迹、创新经验、改革亮点,培育团队精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卫生健康人文精神,评树模范人物。持续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继续打造一批科室品牌、专家品牌、服务品牌,开展名科、名医、标兵、能手等评比活动,提升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媒体协作,扩大健康宣传覆盖面。突出卫生健康特色,组织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舆论环境。

20、完善工作保障机制。持续开展正风提能、抬标提效活动,深化四争一创。完善落实双周督导调度、双月现场推进、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制度、调查研究制度、督导检查制度。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建立双周报告、双月点评、实时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建立考核督促机制,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优化综合绩效考核方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统筹发展和安全,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抓实抓牢安全生产。抓好信访稳定,及时处置来信来访和重点案件化解。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强化舆情管控。开展平安建设完善警医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医疗秩序平稳

21、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深化服务流程再造,强化远程医疗、互联网+护理”“诊间及床旁结算便民惠民举措落实预出院患者回访”“出院患者三级回访等制度,运用枣解决 枣满意“12345”政务热线、医监码等平台,及时解决群众诉求。推进智慧医院示范建设,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普惠便民服务平台。巩固提升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村村义诊巡诊”“四送四进四提升活动。加强诚信医疗建设,深入推进信易医惠民激励措施,打造诚信医疗品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间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