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231
- 主题分类:健康科普
- 发布机构:薛城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2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25日
- 标 题:【健康科普】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 效力状态:有效
【健康科普】二十四节气养生之处暑养生
处暑是一个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处暑后气温下降日趋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那我们平时养生又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防秋燥,护肺津
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藕、雪梨、白萝卜、银耳、莲子、百合、奶类等来润肺缓燥。要少吃一些辛辣(辛味入肺),多增加酸性食物(酸味入肝),这样能有效收敛肺气、滋养肝脏,保护阴液。可以适当多进食山楂、橘子、葡萄、猕猴桃等酸味食品,适当减少辣椒、姜、葱、蒜、韭菜等辛味食材。此外,处暑以后,像西瓜、青瓜这类寒凉的瓜果,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季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等。
应对秋季鼻咽干痒的问题,应该从滋阴清肺润燥入手,可以试试用以下几味较平和的中药代茶饮:
1:百合玉竹茶:百合、玉竹各10克,用于口鼻干燥的秋燥轻症。
2:陈皮菊花茶:陈皮、菊花各5克,用于胃胀,口干,目赤的秋季气郁肝热之证。
3:乌梅饮:乌梅10克,山楂10克,陈皮5克,桑葚10克,用于口干喜饮,乏力纳差的暑热伤阴,脾肺阴虚之证。
4:玄参麦冬桔梗甘草茶:玄参、麦冬、桔梗、甘草各5克,用于阴虚肺燥的慢性咽炎患者。
5:西洋参枸杞茶:用于乏力口干,眼干涩的肝肾阴虚者。
以上各组均可以600毫升水煮沸5分钟后少量多次饮用。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口味酸甜滋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饮料替代。
二、缓解秋乏
处暑期间,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生活上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才能缓解“秋乏”。处暑的起居作息应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每天早睡1小时,争取晚上10时上床,以最晚不迟于11时入睡为佳,做到早睡早起、闻鸡起舞。
秋季的天气是健身的最好时机,户外运动可适当地多一些,如散步、长跑、太极拳、气功、登山等,每天坚持30分钟左右,可明显缓解“秋乏”情况,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
三、调畅情志
时至处暑,“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秋风、秋雨、落叶、凄凉,常给人一股肃杀之气,尤其是天气突变时,令人生愁。故秋季情志养生的重点是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精神状态始终保持乐观愉快。乐观向上的情绪,调气安神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这样可以改善肺的生理功能,以抵御秋燥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可以通过聆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集中神志、安定内心的活动实现精神内养。
四、添衣盖被
处暑节气昼夜温差较大,因此平时最好身边备一件秋装,做到按气温变化酌情增减衣服。早晚较凉,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群更需注意气温的变化,不易过热过冷,以防诱发疾病。在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可以开窗使空气流通,顺便还能净化房间的空气;晚上睡觉则要关好门窗,尤其注意腹部保暖,可选择合适的薄被,防止夜间受凉。
(来源:健康枣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