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2386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8月2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8月29日
- 标 题:2024年度薛城区卫健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4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提高我区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薛城区卫健局关于区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03044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提高我区中医药发展的建议)
尊敬的臧洁、任亚军、徐巧燕委员:
您们提出的 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抢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的工作目标,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全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区关于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现汇报如下:
一、坚持政府主导
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薛城区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进中医强区建设。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加强中医药集成创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转变中医药服务模式等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年度高质量综合绩效考核,引导各级加大资金投入,持续提高全区中医药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工作,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定期召开调度会,积极推进工作进度。
二、健全服务网络
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区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区人民医院设立了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区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化中医药科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中医馆10处、“中医阁”38家,“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三级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由区中医院牵头成立了区中医药健康服务共同体,全面促进中医药资源下沉共享。
三、建强龙头医院
深化区中医院与省中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推进与省级医院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强化与广东省中医院、江苏省中医院、佛山市中医院、郴州市中医院交流协作,在中医儿科、中医经典、中医骨伤专科建设上南北互进,为争创省级重点专科蓄力储能。建立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连方名中医工作室、徐云生名中医工作室,带动重点学科强劲发展。区中医院脾胃病科、推拿科等5个专科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康复科获批山东省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积极创建“互联网医院”,接入省市“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投入160余万元建设4级电子病历系统,智慧化医院建设提档升级。
四、夯实基层基础
筑牢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10家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馆,5家卫生院获评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今年启动实施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38家村卫生室设置了中医阁,均配备了5种以上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中医阁建设比例达20.32%。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能规范开展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触角得到了全方位延伸。
五、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建成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制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案、考核监督机制,累计完成10批328人次基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任务。医院严格按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的标准和要求,配备了多媒体、普通针具,电针、灸疗、刮痧、罐疗、推拿、康复、牵引设备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设施设备,各临床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8个,满足中医药适宜技术临床教学、推广应用。
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中医药骨干人才遴选培养,2023年2人获评山东省基层名中医,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医生荣誉称号。聘请高水平中医专家坐诊带教,区人民医院聘请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1人,区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枣庄市十大名中医1人。强化人才培养招聘,2023年以来,选派173人到省、市级中医类别医院进修学习,招聘2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1名国家级专科护士、10名省级专科护士。截至目前,区中医院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占比达62.50%,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占比达28.65%。
八、建设人才培养载体
强化“五个全科化”建设,区人民医院全方位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在手足外、创伤骨科、肿瘤科等10个科室的住院病房设置综合治疗室,配备电针机、中频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中医医疗设备,开展13项中医诊疗特色服务。区中医院康复科、针灸科、脑病科为枣庄市重点中医专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2024年被评为县域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县域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推进中医药与家庭医师签约服务相融合,2023年老年人中医药服务管理率达75.08%,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服务管理率达84.03%。
九、传承创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建成全市首家青少年中医药科普基地,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52场,惠及青少年1.8万余人次。举办了两届中医药文化节、六届中医药膏方养生文化节,开设中医药文化夜市。建成1处省级、2处市级中医药文化健康知识角,1家省级、2家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13处中医药口袋公园。组建杏林春暖志愿服务队,开展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等科普及义诊活动,服务群众3.2万余人次。在各类融媒体开设“健康薛城”“临山视点”等栏目,刊播《中国公民养生保健素养》《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和中医药科普知识21期,广泛普及24节气中医健康养生操、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药养生功法。区中医院被评为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荣获市第四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获评“中医中药中国行九进义诊宣传活动文化品牌”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杏林春暖 中医药惠民”志愿服务项目,1人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2024年,区中医院“怀济惠民号”中医健康直通车揭牌启用,为中医夜校、中医夜市、中医村村行提供了平台,中医药服务落实更加便捷。
十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及文化传承
依托医疗智谷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智能中药煎配中心,开展县域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驻地三级医院的互联互通,为患者提供道地中药材的调剂、复核、煎煮、包装、配送、咨询等一站式服务。中心配备自动化煎药设备、新型十功能全自动煎煮机、多功能夹层锅等30余台,最大日接处方量约600个,最大生产能力为750付汤剂、20个膏方、650剂浓煎剂。同时可提供丸、丹、膏、散等多种加工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真正实现一人一方一剂型。实现线上开方、中药代煎、配送到家等一站式服务日煎煮量达2000剂。2021年起薛城区中医院致力于养生药膳的开发,创新推出玉灵膏、枇杷秋梨膏、松贝秋梨膏、正元糕、元气养生饼干、药膳月饼、止咳棒棒糖等单品,获批食品sc认证,推向市场,所售产品备受欢迎。杏林系列中药茶饮,如红豆祛湿茶、四季养生茶、三降茶等,目前已经获得备案文号,可市场流通,改变了良药苦口不便于使用的弊端。中药洗化系列,如透骨草洗发水、生姜生发液、甘草酸苷面贴、紫云膏等,2023年透骨草洗发水获“枣庄市中医药+创意大赛一等奖,积极谋求科研成果转化,取得生产许可,大大提升了医院中药药事服务能力,开创中药产业化发展新业态。将中药养生,药食同源的理念深植患者心中,中药特色化加工及药膳产业化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入选山东省首批医养健康产业典型案例。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