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1905
  • 主题分类:健康科普
  • 发布机构: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8月08日
  • 标  题:【健康科普】基孔肯雅热
  • 效力状态:有效

【健康科普】基孔肯雅热




想象一下,一个看似无害的蚊子叮咬,却可能带来让人痛苦不堪的关节疼痛 —— 这正是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基孔肯雅热已经在 100 多个国家出现,且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频繁爆发。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个 “无声杀手” 的来龙去脉,以及如何科学防控。

01

什么是基孔肯亚热?

基孔肯亚热(Chikungunya fever,CHIK)是由基孔肯亚病毒(CHIKV)引起的一种急性蚊媒传染病。其名称源自坦桑尼亚的斯瓦希里语,意为“弯腰病”,形象地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驼背的痛苦姿态。

02

基孔肯亚热的流行情况

基孔肯亚热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非洲、东南亚、南亚、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等。2025年,巴西、法属印度洋留尼汪岛、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多地报告了大量基孔肯亚热病例。我国的确诊病例报告均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地区。

03

基孔肯亚热的传播途径

基孔肯亚热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常见的传播媒介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蚊子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病毒会在蚊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经过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后,蚊子即可传播病毒。目前暂未发现直接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并且,这两种蚊子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沿海热带地区,在北方地区鲜有生存。

04

基孔肯亚热的症状

基孔肯亚热的潜伏期为1至12天,多为3至7天。患者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包括:

突发高热

温可达39℃以上,持续1至7天。

关节疼痛

这是基孔肯亚热的典型症状,多累及小关节(如手指、腕、踝和趾关节等),疼痛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

皮疹

发病后2至5天,半数以上患者会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癜,部分伴有瘙痒。

其他症状

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结膜充血等。

05

基孔肯亚热的治疗与预后

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亚热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患者在发病后1至2周内症状可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的关节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虽然基孔肯亚热的致死率极低(通常低于0.1%),但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等。

06

如何预防基孔肯亚热?

预防基孔肯亚热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

清除蚊虫孳生地

期清理积水容器,如花盆、轮胎、瓶罐等,防止蚊虫滋生。

使用防蚊措施

安装纱窗、蚊帐,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

避免前往疫区

在前往流行地区时,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

通过了解基孔肯亚热的传播途径、症状及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远离这种疾病的威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蚊虫叮咬,保持生活环境卫生,远离基孔肯亚热、登革热、疟疾等虫媒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