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2247
  • 主题分类:市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区卫健局
  • 成文时间:2025年09月04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5年09月04日
  • 标  题:2025年度薛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 效力状态:有效

2025年度薛城区卫生健康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11400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研究调查,现答复如下:

提案第一条中医药综合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答复

薛城区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服务体系夯实筑牢、优质服务普惠可及、医疗机构持续发展、社会群众认同满意”的工作导向,全面实施健康薛城“十大行动”,打造优质高效的域整合型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区中医院建设,推动其通过等级复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在综合医院设立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标准化中医药科室),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国医堂(中医馆)、“中医阁”等,形成覆盖城乡村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先后改扩建镇街国医堂(中医馆)10处,建设村级中医阁42家,中医阁占比为23.33%,样板村卫生室中医阁配备多种中医设备,至少配有一名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乡医,配齐常用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全区中医类医疗机构2家、纯中医诊所15家、180个村卫生室均能提供四类六项中医药服务,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薛城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医养结合先行示范区、省级基层卫生优质服务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2023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薛城区周营镇李村卫生室、薛城区邹坞镇刘庄村卫生室、薛城区临城街道办事处福泉社区卫生服务站2024年度山东省中医特色村卫生室2家:陶庄镇千山村卫生室、常庄镇洛房村卫生室2024年度山东省中医特色卫生院1家:周营镇中心卫生院2024年6人获评山东省基层名中医荣誉称号2025年中医特色卫生院待审批1家(陶庄镇卫生院);中医特色村卫生室1家(沙沟镇郭洼村卫生室)。2025年薛城区被列为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基层联系点、省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县截至6月30日区人民医院中医执业医师数25人,占比8.45%,区中医院中医执业医师数54人,占比60.67%,全区基层中医执业医师占比27.12%,中医执业医师数96人,中医门诊人次151221,中医诊疗人次占比34.54%,中医处方数156245,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率66.01%,0~36个月儿童中医管理率84.62%。在区级层面,改扩建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卫生中心建区疾控中心建成国家级胸痛、省级卒中等六大中心。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医疗专科联盟29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山东省基层名中医6人,柔性引进专家102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5项。在镇街层面,全面实施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落实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处,创建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2个、社区医院2个、一院一品一专科10在村居层面,推进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和四个提升工程开展乡村医生全覆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特色疗法培训,建成样板村卫生室32家、中医阁42设立基层急救站3处,部署村卫生室远程心电98家“智医助理”系统覆盖率达100%。

提案第二条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还不高答复:

薛城区利用三年时间,聚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模式四个方面,通过实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专科能力建设、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四个项目,构建有序就医新格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强化区级医院龙头作用,加强与三级以上医院医联体建设,发挥专科联盟作用,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制定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2025区中医院完成2个中医优势专科制度体系搭建;打造集诊疗、康复、照护于一体的一站式老年专病诊疗中心;推动区中医院与市中医院融合发展,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医疗服务高地和医疗技术先进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中医药专家讲师团,分层次培训基层医师,推动中医药技术下沉至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中医经典、治未病等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开展双主线三阶段递进式培育和国医堂基层人才培养试点,成立7个中医药质控中心,开展“中医药体重干预”“中医生活化”“中医夜市”等系列行动。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初筛人数达到辖区6-18岁在校青少年的55%;2025年区中医院齐鲁风韵—多场景推广中医生活化创新研究获得齐鲁中医药文化研究项目立项名单,打造区域共享中医药智能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标准化煎配中心”,搭建“智慧化中药房”,自2022年7月投用以来,累计服务人次167726,覆盖医疗机构12个,日最大煎煮中药剂1200,投用后累计煎煮中药剂次416344,推出“中药代煎配送”服务。患者就诊开方付费后即可回家,处方通过流转平台由智慧中药房完成调配煎煮和送药上门,实现“药等人”,配送中心辐射城区及各乡镇。自2025年3月开展“中药处方一件事”以来,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人次8218,累计煎煮中药剂次(剂)426402026年启动“杏林烟火”中医生活化服务品牌建设。打造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创成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或县域中医药龙头专科,实现诊疗服务同质化。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初筛人数提升至辖区6-18岁在校青少年的80%;打造中医药文化街、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持续办好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推动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达30%以上,唱响杏林烟火品牌,让中医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2027年底构建覆盖全区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中医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围绕专病、专家、专药,深度参与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争创3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实现省级重点中医专科突破,推动康复、骨伤专科入选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打造品牌专科矩阵;建成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技能实训基地,开展具有专科特色和基层特点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医共体人才培养质效。创新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区人民医院完成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儿科的建设周期),中医药五个全科化服务全域覆盖,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深化种研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强本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利用,提升道地药材生产水平,新增中药材种植基地4处,深化石榴等药材产业发展。

提案第三条中医药人才队伍面临短缺困境答复:

薛城区2025年引进“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试点项目,薛城区共7家单位授牌孙付军传承工作室8人拜师孙付军教授,1人获评第三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6人获得省名中医药专家证书、6人荣获省级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10人荣获市级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技术骨干,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医生荣誉称号,1人获评枣庄市名中医,2获评枣庄市基层名中医。2025年6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与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签约揭牌。5年来共引进中医人才33人。在兴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李润东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市级传承工作室,兴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枣庄市中医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薛城区依托区中医院设立省名中医药专家孙付军工作室、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基地、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每年进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100余人次。薛城区发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培养实用型中医人才和中医传承骨干人才,建成2家省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培基地,组织了非中医类别医师7批53人“西学中”培训,培养名以上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医师,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23年以来陆续选派173人到省、市级中医类别医院进修学习,招聘3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025年入选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6人(区中医院2、新城1、陶1庄、邹坞1、常庄1)、省中医药服务智库专家3人(区中医院3人),截至2025年6月区中医院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占比达61.45%,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助理执业医师占比达28.01%。成立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村级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二季度培训全覆盖。关于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后备力量,2025年4月区卫健局组织各单位省、市中医药骨干和中医药青年拔尖人才作为后备力量区计42名参加“国医堂基层中医药传统人才培养新模式”首期师资骨干培训班,学习省中医院孙付军六经学术体系(整体学术思想框架和扶阳针技术课程),形成薛城区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梯队,强化了全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提案第四条中医药工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答复:

薛城区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成立区委书记巴海峰任组长,13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薛城区促进中医药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中医药发展相关工作。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引导加大资金投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2025年区卫健局争取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项目282.31万元,其中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资金230.31万元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项目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资金2万元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项目资金50万元。2025年印发《薛城区财政支持县域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目前进入省级答辩期,预计示范项目分三年实施,拟投资6000万元,其中预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项目总投资500万元2025年计划投资200万元,2026年计划投资200万元,2027年计划投资100万元。

标题:关于进一步加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建议

提案者:郝清顺

近年来,薛城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召,大力推动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答复如下:

在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方面,薛城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制定并完善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方案和考核监督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政策保障。着力构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成全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基地、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基地、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工作站2处,10家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中医馆,5家卫生院获评省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目前,在镇街建成中医馆10处、在村级卫生室建成“中医阁”42家,基本形成“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城乡三级中医药服务实现全覆盖,为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才培养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的关键。薛城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累计完成10批328人次基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任务,辖区276名村医掌握了多项中医实用技术。培训内容涵盖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理论讲解与临床实践并重,有效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积极聘请高水平中医专家坐诊带教,如区人民医院聘请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区妇幼保健综合服务中心聘请枣庄市十大名中医,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中医人才成长。

硬件设施的完善保驾护航。在薛城区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中,对卫生室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以常庄街道洛房村卫生室为例,诊室面积扩建到150平方米,划分出中医诊疗区、中药房、理疗室,配备了艾灸盒、推拿床、智能煎药机等设备,药柜里整齐码放着249味中药,全区像这样完成标准化升级、具备规范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村卫生室已有180个,中医技术服务覆盖率达100%。

随着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薛城区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成效显著。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常庄镇洛房村卫生室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量比两年前增长了2倍,每月接诊中医患者超120人次。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中医适宜技术进行预防保健和疾病治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持续提高。中医适宜技术在薛城区基层的广泛推广,不仅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还传承和弘扬了中医药文化。下一步,薛城区将持续深化相关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让中医适宜技术更好地造福基层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