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1-00519
  • 主题分类:文字解读
  • 发布机构:薛城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1年09月29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1年09月29日
  • 标  题:(文字解读)“研究全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事宜”解读
  • 效力状态:有效

(文字解读)“研究全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事宜”解读


对“研究全区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关事宜”解读

一、存在的问题

(一)臭氧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截至9,今年因臭氧导致的污染天数已达70天。1—9月,我区O3浓度190μg/m3位列全市末位,比倒数第二名(山亭区)高了10μg/m3,直接导致我区连续三个月奖惩排名靠后。经多次委托北京雪迪龙VOCS走航溯源及组分分析,我区臭氧超标主要受自动站周边的道路管网施工、汽车尾气、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沥青铺设、道路划线及德仁路东餐饮油烟影响。

(二)秋冬季大气管控压力巨大。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气频发季节,加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即将举办,为全面保障环境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提前部署并起草了《重点区域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考虑各地秋冬季大气环境状况和区域传输影响,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范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基础上,增加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山东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部分城市。我省除青岛、烟台、威海3市外,其余13市均被列为重点区域。秋冬季期间(2021101日至2022331日),我市PM2.5平均浓度必须控制在63.2μg/m3以内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必须控制在7天以内。赛事期间除沙尘天气影响外,PM2.5日平均浓度控制在75μg/m3以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当日,PM2.5小时浓度不超过75μg/m3。类比2020101日至2021331日,我区PM2.5平均浓度为66.5μg/m3,日均浓度需同比降低3.3μg/m3方能实现控制目标。为保障冬季民生需求,市大气指挥部印发了《关于制定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清单的通知》,重点时段未集中供暖的镇(街)居民住户经申报方才允许燃用散煤。如不填报,在重点时段将禁止辖区内居民使用燃用散煤取暖

(三)重污染天气应急需早谋划。过去的三个秋冬季,我市启动了19次、共161天的二级以上应急响应,其中去年12月我市遭遇了近年来污染程度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重污染过程,并首次启动了红色预警一级响应,对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据悉,今年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将与冬奥会、冬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方案一并实施、从严实施。根据《关于制定秋冬季空气质量保障任务清单的通知》要求,除具有不可中断工序的六大行业和民生保障类企业(供暖、食品加工、与疫情保障密切相关的行业)、国家重点工程和应急抢险工程外,其他企业在重点时段需全面停产检修,这对重污染天气应急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生物质焚烧、烟花爆竹燃放问题仍突出。我区三夏”“三秋期间的秸秆禁烧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播种后田间地头的燃烧在往年屡禁不止。加之城区落叶焚烧,也给环境空气质量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城区烟花爆竹燃放问题屡禁不止,酒店燃放爆竹行为持续存在。

二、下步工作建议

(一)坚决遏制臭氧污染。去年,臭氧影响空气优良率的时间一直持续到10月底。建议区住建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督促施工主体错开午间室外喷涂和划线作业;区行政执法局要协同常庄街道加强区国控站东侧餐饮一条街的管控力度,杜绝煤炭、焦炭燃烧和餐饮油烟露天排放,同时加大空气自动站周边洒水频次,保持地面常湿;区商促局要督促加油站完善数字监控平台建设,有效杜绝白天装卸油作业。

(二)提前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焦化、钢铁、水泥、玻璃重点行业企业对标A级、B级和引领性企业的绩效分级指标,全面提升治污水平通过高认证实现不应急或少应急。建阳热电、中科垃圾、银牛面业等民生保障类企业要提前自查运输车辆级别,国五运输车辆不足的要尽快配套,以免因运输车辆不配套导致被停产、限产。建议对125家应急企业安装用电监管系统运用数字化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各镇街、部门抓住保障城市运行、民生需求、重点工程、应急救险等“白名单”的填报机遇,以便在重点时段能够享受豁免政策。

(三)严格落实生物质禁烧、烟花爆竹禁放行为。去年以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秸秆长效管控、禁燃区禁燃烟花爆竹等文件。建议区农业农村局建立秋冬季秸秆禁烧长效管控机制,切实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强对环卫焚烧落叶、垃圾行为的监督管理;薛城公安分局加大打击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各镇街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燃放行为,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四)严格落实奖惩追责制度。按照《枣庄市2021年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方案》要求,加大联合惩戒力度,严查不落实文明施工的工程、工地发包人,将落实扬尘污染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对环保设施运营管理水平低、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单位,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纳入信用信息平台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