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0000143493704030010/2024-00033
- 主题分类:新闻发布会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3年10月2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10月28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增进民生福祉创建满意薛城居住环境”新闻发布会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增进民生福祉创建满意薛城居住环境”新闻发布会
10月27日上午,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增进民生福祉创建满意薛城居住环境领域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薛城生态环境分局局长马运福作新闻发布。
马运福介绍说,薛城区始终坚持把良好的居住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坚持以高效办理不动产登记为抓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合力打造“首善薛城”。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薛城区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今年1-9月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自有监测数据以来,薛城区pm2.5平均浓度始终保持改善。水环境方面,大沙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优良水体,全区水质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全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平稳,危险废物全部有效处置。环境风险态势总体保持稳定。蓝天白云倒映,碧水微澜流淌,芦苇郁郁葱葱……怡人的景色让人倍感愉悦,幸福满满。今年以来,薛城区统筹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强化分析研判,推进靶向施治,压实工作责任,采取帮扶执法、督查检查等有力举措,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坚持以“联防联控、精准治污”为原则,构建“发现问题—信息共享—联动执法—依法查处”的闭环执法体系,加大联动互查、异地帮扶力度,联手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河湖面貌改善实现新作为
聚焦提升居住环境,以改善水生态、提升水环境为目标,相继实施了雨污管网铺设、现代水网建设、河道治理等民生工程。全面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区域水环境,建设“以水护城、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的“水美薛城”。推进河湖库水系连通,完成了4座生产桥主体工程、维修拦河坝8座,铺设连通管道400米。实施小沙河治理和水环境提升工程,框定沿岸7平方公里,搭建水岸交织、城水相依的城市会客厅,城区河道环境不断提升。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体系,实施引湖入薛工程,开挖管道沟1000米,河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新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6万吨/天,有效缓解全区污水处理压力。开展雨污分流排查整治工作,摸排雨水管道200公里,污水管道135公里。完成现有城市主干道21.3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实现河流的碧水长清,水生态环境将稳步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再升级
近年来,薛城区围绕乡村振兴建设,坚持“面子”与“里子”共同发力,“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投资1000万元,完成姬庄、东仓等17个自然村的供水工程改造,彻底解决1万余人水质安全问题,提高农村群众饮水保障。建成“一河四区十园”现代农业产业版图,带动沙河沿岸土地“亩产”效益增加8000余元。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了薛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域化覆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整治残破房屋160多间、残破墙体1367米,开展墙体立面粉刷美化15000余平方,清理“三堆两垛”3000余处、塘坑182口、沟渠河道19.8千米,清理散落垃圾、农业包装废弃物20余吨。全区农村基本实现干净整洁。大力实施村庄道路、庭院、公共场所及房屋等“四旁”绿化,建设广场、游园、绿化节点等40余处,全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达62个。
2022年,锦阳河通过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验收,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好去处。薛城区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河湖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等措施,河湖面貌持续改善,幸福河湖“薛城样本”不断涌现。截至目前,薛城区共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6条,今年计划创建1条淮河流域幸福河湖、3条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2条市级以上美丽示范河湖和11条达标河湖。今年以来,薛城城乡水务局全力构建绿色生态水网体系,谋划引湖入薛、小沙河拦蓄等省级重点项目,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继续实施薛城区河湖库综合治理及引调水项目,实施蟠龙河综合整治、凤鸣湖补水,推动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群众切实体会到邻水而居、择水而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今年以来,薛城区在河湖管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君:生态是河湖最重要的底色,良好的河湖生态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薛城区城乡水务局不断加大河湖治理保护力度,以改善水生态、提升水环境、发展水经济为目标,统筹山水林田系统治理,厚植生态优势,全区河湖面貌明显改善,河湖生态功能不断复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加快河湖水域生态修复。高标准实施重点河流综合整治,统筹推进数字河湖、效益河湖建设,紧抓河湖健康评价报告编制,加快推进小清河、邵楼沙河等省、市级美丽河湖。结合“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等行动,各级河湖长巡河4562余次,巡河率达100%,累计打捞水面漂浮物50吨,持续向大沙河、小沙河实施生态补水,排查核实上报154处水利部卫星遥感河湖问题,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动态清零,“两清零、一提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区河湖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健全河湖长制体系,切实履行河长职责,今年以来完成了蟠龙河、小清河、邵楼沙河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建设的方案编制并按方案展开工作;目前邵楼沙河已完成河道清淤,桥梁建设,6公里沿河道路路基正在清理,部分河段正在进行植绿,9条河道的河湖健康评价已进入报告编制,周营沙河数字河湖建设已完成设备采购、施工队伍已进场对监控设备安装。截至目前,共完成水利部154处遥感疑似问题的现场复核及3处问题的整改工作,完成6处的清理河湖整治并销号,水生态环境稳步提升。
全面落实“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通过联合调查、专项督查、案件研讨、工作建议等方式,持续开展定期巡河督查,强化公益诉讼,完善健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机制,与微山县签订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实施联合巡查监管、联合执法检查、信息监测共享、协同污染处置等任务,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全流域管控,共同维护好河湖生态屏障。
充分发挥“互联网+河湖长”宣传作用。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搭建“我爱家乡水”公众护水平台,通过主流媒体推送政策信息、河湖长制动态,引领社会形成爱河护河,建设幸福河湖的良好风尚;持续开展河湖长制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活动,带动乡镇和志愿者开展清河、护河行动80余次,吸纳社会志愿者500余人加入治水护河队伍,发放宣传册1000余份,释疑解惑200余次,及时发现处置问题60余件,共同缔造着“全民同心护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