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2811
- 主题分类:新闻发布会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10月30日
- 标 题:【新闻发布会】枣庄市薛城区召开“民有文乐”专场发布会 文体惠民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 效力状态:有效
【新闻发布会】枣庄市薛城区召开“民有文乐”专场发布会 文体惠民绘就幸福生活新图景
鲁网10月30日讯(记者 杜伟)近日,枣庄市薛城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情系民生 更好薛城”系列新闻发布会——基本公共服务成效“民有文乐”专场。区文旅局、教体局及临城街道、新城街道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2025年薛城区在文化惠民、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以及“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的重点方向,展现薛城以文体服务赋能民生的生动实践。

文化惠民提质:传统焕新与服务暖心双向发力
2025年,薛城区以“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公共服务暖起来”为目标,推动文化惠民工作走深走实。传统节庆活动亮点纷呈,春节期间“万福迎春”送春联活动赠送福字春联8000余副,元宵节猜灯谜、年画展、非遗展示吸引近万名群众参与,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非遗保护传承迈上新台阶。全年推动8项非遗入选市级名录,“大运河香辣鲤鱼”“巧姐柳编”分别获评省级非遗美食和手造工匠;创新“工业 + 非遗”模式,在10个社区设立“文化名人工作室”,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70余场,成功举办首届露营文化季;推动非遗项目登上中蒙俄博览会、成都国际非遗节等国际平台,非遗剧目《灯舞心承》获主流媒体广泛传播,让薛城非遗走向更广阔舞台。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持续织密。针对不同群体开设戏曲、模特、书法、手工艺等公益培训172期,培训学员7000余人次;组建20支文化志愿服务队,500余名注册志愿者深入基层,以“专业人才 + 志愿者”模式提供精准化、贴近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资源。
全民健身升温:赛事品牌与设施升级同步推进
围绕“全民参与、全域覆盖”,薛城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掀起全民健身热潮。以第十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为主线,全年开展羽毛球、篮球、太极拳、健步走等赛事展演90余场,承办市级以上赛事8场,举办镇村级运动会10余场,实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圆满完成2025女超联赛山东女足11场主场保障任务,场均观众超万人,主场氛围热烈。
健身指导网络不断完善。构建区、镇、村三级指导体系,开展足球、健身操、太极剑等培训10余期,培训健身骨干500余人,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升科学健身指导能力。同时,深入基层调研健身场地20余处,检查器材200余件,争取上级支持配备腿部按摩器、漫步机、篮球架等器材84件,惠及23个村居,切实改善群众健身条件,消除安全隐患。
谋篇“十五五”:三大方向推动文体事业再升级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薛城区在总结成效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十五五”文体事业发展路径,聚焦“精准化、品质化、融合化”三大方向发力。
在服务供给精准化方面,文化领域将以“按需点单、精准配送”模式,组织送戏下乡50场以上、公益电影放映300场,打造“村村有好戏”品牌;深化非遗系统性保护,培育重点非遗项目,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借助数字技术提升传播效能。体育领域将开展各类赛事活动不少于20场,降低参赛门槛、丰富项目设置,同时开展2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覆盖100余人。
在设施建设品质化方面,将持续补齐体育设施短板,申请全民健身器材更新损坏设备,提高自然村和小区设施覆盖率,建立器材定期巡查维修机制;加快文化馆标准化建设,创新“1+N”服务机制,重点加强偏远村居文化阵地建设,构建“15分钟品质文体生活圈”,让群众步行范围内就能享受文体服务。
在融合发展特色化方面,将促进文体深度融合,推动非遗展示、民俗表演与体育赛事、健身活动结合,打造特色文体项目;围绕重要节点和城乡主题创作地方特色文艺精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体服务,优化供给模式,培育独具薛城特色的文体品牌,为“幸福薛城”建设注入更多文体活力。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