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0-00180
- 主题分类:区级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机构: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
- 成文时间:2020年06月29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0年06月29日
- 标 题:2020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关于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94037号提案的答复(全面打赢我区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建议)
- 效力状态:有效
2020年度枣庄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关于对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94037号提案的答复(全面打赢我区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建议)
您提出的《全面打赢我区蓝天保卫战的对策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环保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对打赢蓝天保卫战提出了很好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薛城区高度重视蓝天保卫工作,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作为区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2019年以来,我区先后组织召开14次大气污染防治专项会议,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动员全区上下加大防治力度,对重点污染源严防死守、铁腕治理、销号办理,确保大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机制。一是建立“一对一、结对子”联系机制,明确专人,与各企业(点位)做好挂钩联系和帮包工作,提升企业(点位)环境治理水平。二是从相关单位抽调业务专职人员,形成综合督导专班,分组全线督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协调、调度、通报、考核、信息上报等,实行“一天一调度、一周一排名,一周一通报”,有力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狠抓扬尘综合治理。一是强化建筑业污染防治责任。将27处建筑工地,6个商品预拌混凝土企业分组包干,责任到人。按照“8个100%”标准要求,对全区27处建筑工地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管,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单位,责令停工整改。二是加强道路保洁。不断优化保洁模式,枣曹线、店韩线、枣济线和滕薛线(既B6线路)53公里中央护栏两侧全部采用机械化保洁、路面洒水抑尘,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路面保洁。加强县道穿镇、村以外路段的清扫,每天至少清扫1次,城区驻地以外5公里范围内,坚持每天至少清扫3次。加大洒水保湿频度,每天对县道洒水4~6次。并督促各镇街对县道穿镇、村外路段及辖区乡、村道路进行清扫,确保路面卫生整洁。同时,加强辖区内疏港路、甘陈路等大型运输车辆集中通行路段的巡查力度,确保巡查工作的全面覆盖。三是加强散煤治理。对全区经营性洗储煤场、散煤销售网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建立全区洗储煤场和散煤销售网点统计台账。四是加强港口、大型工程作业扬尘监管。开展枣庄港扬尘治理,港区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工程施工区域封闭管理。京台高速改扩建、枣菏高速微山连接线、S318岩湖至大辛庄段大修以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均按照要求采取封闭、半封闭施工,穿城路段采取全封闭围挡措施。全面落实“六个100%”要求。督促在建项目施工单位严格落实进出场道路硬化、渣土物料覆盖、洒水清扫、物料密闭运输、出入车辆冲洗等抑尘措施,特别是对京台及枣菏2个高速项目的土方路基施工进行严密监控,对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并严禁大风天气进行土方作业。五是全面规范渣土运输。建立健全渣土运输企业信息报备制度,将具有资质且营运中的10家渣土运输企业,以及135辆标准渣土运输车辆纳入动态监管台账。同时,积极制定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信息共享,联合交警、交通、住建等部门开展轮流值班,夜查活动。六是加大秸秆禁烧督导考核力度。区政府与各镇街、各镇街与村居层层签订了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书,集中禁烧期间实行了区级农口部门包镇街、镇街干部包管区、机关人员包村居、村居干部包地块的驻村工作制,将责任区域细化到具体地块,实行24小时蹲守防控。区直相关部门成立了6个巡查组,全天候开展督查监控,实现了秸秆禁烧和安全生产工作无漏洞、无盲区。同时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体工作中去,加大督导检查和考核力度。
三、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及工业聚集区综合整治。一是深入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区水泥、焦化企业的生产线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已完成。目前,我区暂没有需要淘汰的水泥、焦炭落后产能。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聚集区升级改造。我区高标准规划了薛城化工产业聚集区,按照枣庄市打造高端化工千亿板块及我区主导产业发展要求,以“做大源头,做优中游,拉长下游”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四减四增”,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依托省级化工园区,巩固提升煤焦化规模,持续向高端延伸产业链,厚植新材料、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及技术服务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完善提升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大调整、大布局、大优化,推动园区产业集约、绿色、高效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园区各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各种资源“吃干榨净”,产生的废气、废水全部回收再利用,实现清洁生产,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被评为山东省煤焦化循环产业链发展模式。三是深化“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作为镇域环境污染整治重点,根据各镇街排查企业分布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坚持分类施治,实施动态管理,关停取缔一批、整合搬迁一批、整治改造一批。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治理无望、民众反映强烈的“散乱污”企业,严格按照“两断三清”标准予以关停取缔,2019年来以来,共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40家。四是加强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部令48号)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要求,对全区火电、造纸、水泥等重点行业申领具有全国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根据相关程序完成审核发放。组织召开了开发区、各镇(街)2019年度22个行业新发排污许可证企业摸底工作会议,要求各企业严格按照行业技术规范进行排污许可申报,及时通知辖区内的企业申报排污许可证;目前,我区共有24家企业已取得排污许可证。五是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结合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系统建立了19家工业炉窑管理清单,分类别、分规模、分时间明确本区工业炉窑关停退出、升级改造、深度治理工作台账。全面淘汰炉膛直径3米以下的燃料类煤气发生炉。六是提升VOCs综合治理水平。全面实施薛城化工产业园VOCs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对企业帮扶指导,对本地VOCs排放量较大的企业,组织编制“一厂一策”方案。围绕城区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布点建设了4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站和车载走航系统,每天进行污染点源分析。七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工程质量,严格安全监管。截至目前,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约 940万平方米,实际采暖面积约520万平方米,供热小区 226个,热用户数约5.4万户,非居民供热面积约96万平方米。八是全面实施交通领域污染治理。结合我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断优化货物运输结构,逐步实现长距离货运由以公路运输为主向铁水运输转变。大力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协调,我区鲁南集装箱公铁联运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山东薛能铁路物流有限公司)、枣庄无水港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2个项目(牵头单位:枣庄青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成功获批,列入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库。通过积极推进多式联运,进一步压缩公路运输量,优化运输结构,更好的发挥铁路运输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作用,以此来减少公路货物运输中产生的大量尾气排放。九是提升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已全部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各类工业窑炉及纳入重点排污单位的企业,已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同时,要求企业自动监控设施正常运行并联网传输数据,并对出现数据缺失、长时间掉线等异常情况,执法人员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和调查处理。区财政已拨付专项资金260万元用于购置激光雷达。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降低京台高速不良影响。建议市政府加大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接,最大限度降低京台高速扩建工程扬尘影响。建设单位要加大污染防治资金投入,将全面落实“六个100%”的导则要求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去落实,将覆盖、喷淋洒水、进出车辆清洗、在线监控、场外道路冲洗等措施贯穿整个施工期,并化成自觉行动。结合扩建契机,将降低营运期汽车尾气影响纳入扩建工程内容。在重点城区段全线加装降噪吸尘板,吸附降解汽车尾气,减少噪音和二氧化氮污染。
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借鉴先进区市经验,购买便携式油烟监测仪器,即时采集、使用数据,并加强监管频次,实现餐饮业全监测无缝隙。对监测不合格的顶格处罚,倒逼其有效使用油烟净化装置。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反思维”工作法,不给夜间露天烧烤、渣土夜间运输甚至“黑渣土”上路以可乘之机。
三是提升监管能力。充分利用“薛城一张网”平台,发挥网格员作用,对辖区内道路施工、建筑工地、拆迁现场、市政工程无缝监管,对无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有而不运行、达不到“技术导则”要求的,一律停工并顶格处罚,加大其违法成本,倒逼其主动治理。
四是建立渣土及商混运输车辆智能化监控平台。实现渣土和商混车“点对点”全过程监管、全密闭运输,建立源头监控、监管有力、处罚严格、规范有序的建筑渣土和商混运输的长效管理机制。
再次感谢您对环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甘梦颖 联系电话:4410189
2020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