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息公开首页 > 政务公开 > 区政府
  • 索 引 号:370403/2019-00300
  • 主题分类: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19年04月17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19年04月17日
  • 标  题: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 效力状态:有效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收获作物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然后直接进行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经过多年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提高粮食产量、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的最佳技术途径。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增强耕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减少农业生产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雨养旱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要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松、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四项关键技术。该技术涉及我们当地的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技术路线为: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玉米免耕精播→田间植保→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覆盖→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田间植保→小麦联合收获。
     1.免耕播种技术
     (1)小麦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复式作业技术。深松分层施肥免耕精密播种机,一次进地完成间隔疏松土壤、筑畦修道、分层施肥、精密播种等多项作业。深松深度25~35cm,种肥施肥深度5~7cm,底肥施肥深度15~18cm,底肥占总施肥量的70%,播种量按当地常规播量。
     (2)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技术。在玉米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要求播种均匀,播量6~12千克/亩,播种深2~4厘米;施肥35~40千克/亩,施肥深度8~10厘米;种肥分施;播后盖严实,镇压连续;墒情不好时,先造墒后播种。小麦品种选用抗旱、分蘖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播前进行精选、包衣处理。
     (3)玉米免耕精播技术。在小麦联合收获后秸秆覆盖的田间,直接用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要求玉米播种量1.5~2.5千克/亩,播种深度3~4cm;施肥量10~20千克/亩,深度8~10厘米;小麦随收玉米随播,墒情不好时,先播种后造墒。玉米选择耐密品种;每穴单粒率达到90%以上,省掉人工间苗环节;亩株数在4500~5000株以上,确保玉米增产。
     2.秸秆还田覆盖技术
     (1)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在用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时,对秸秆直接切碎,并抛洒覆盖于地表。小麦秸秆切碎长度≤10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并能满足后续环节作业,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
     (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技术。在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联合收获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覆盖地表;或在人工摘穗后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覆盖地表。要求:秸秆粉碎长度≤5厘米,秸秆覆盖率不小于30%,抛洒不均匀率≤20%,高留茬覆盖割茬高度不低于25厘米。若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可用圆盘耙进行地表处理,以满足后续作业环节。
     3.机械深松技术。玉米秸秆覆盖地表后,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利用深松机械对土壤进行疏松作业。要求:对连续免耕播种2年以上的地块进行机械深松作业,深松30 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一般选择玉米收获后小麦播种前深松,作业时土壤含水量15~22%时为宜;松后及时镇压或免耕播种,以免大量失墒,影响小麦出苗和生长。
     4.田间机械化植保技术。利用植保机械及时进行病虫草害防治,化学药物的选用、剂量使用等要符合农艺要求。植保机械以弥雾机为主,小型喷雾器为辅。
注意事项:小麦玉米切碎还田要精细、均匀,确保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必要时可以处理1~2遍,以免影响下茬作物播种。土壤初次深松以刚打破犁底层深度为宜,一般推荐深松25cm,后续深松深度可适当增加。(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