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2-00090
- 主题分类: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区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时间:2021年12月27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1年12月27日
- 标 题:薛城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十四五”专项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薛城区商务和投资促进局“十四五”专项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五区”发展定位,立足我区资源产业优势,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加快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量提质外贸外资,搭建对外开放平台,拉长外向产业链条,畅通互联互通通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招商引资方面,今后五年间每年新开工建设过5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0个,招引国内外500强企业5家。利用外资方面,全区每年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外资指标,同时力求五年内新引进5家外资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拓宽外资投资领域,壮大外资投资规模。外贸进出口方面,在保证原有出口企业增加出口实绩的基础上,每年新增至少10家以上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确保出口创汇总量稳定增长,年均增长7%。商贸流通方面,每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家以上,电商零售额年均增长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抓好招商引资。1、突出重点产业,抓好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集群化、经济园区化”发展理念,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思路,作为特色产业项目落地的载体。积极推行“链长制”,聚焦重点产业链,由区级领导同志分别担任“链长”,建立“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措施、一条龙企业联动”工作机制。重点围绕精细化工、智能制造、现代物流、食品、造纸、新能源、玻璃建材等重点培育产业,强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以企招商,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就重点产业而言,精细化工产业:依托薛城能源、杰富意化工、奥瑟亚等企业,以薛城化工园区为载体,在推动煤化工产业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推动“煤焦化、煤气化、精细化工”三链重构。智能制造产业:依托中力阀门、智赢门窗等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配套项目,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现代物流产业:加快推进中海粮油加工产业园等项目,重点引进以大宗商品物流为重点,以专用物流为特色,建设枣庄港通用泊位,扩建振兴物流,新建伟伦电商仓储物流、万洲物流和闽商双创物流园等项目,培育仓储配送、快递流通等业态。食品产业:依托青啤(枣庄)工厂、夫宇绿色食品产业园、隆润肉制品深加工、中央厨房、银牛面业等项目,重点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壮大食品产业集群。造纸产业:依托远通纸业、海象纸业等企业,引进外来资金和技术,通过合资、参股、并购等手段,扩大改造造纸企业生产线,提高产能和产品档次。新能源产业:依托海帝新能源、润恒光伏等企业,重点引进新能源配套项目,尽快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龙头。楼宇经济产业:整合现有楼宇资源,引进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工程咨询、规划设计等业态,力争5年内培育10家纳税过千万元楼宇,成为新的增长极。玻璃产业:依托联兴玻璃,重点引进节能玻璃及玻璃深加工项目,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丰富玻璃制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2、突出重点区域,抓好定点招商。境内方面:继续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城市群作为招商的重点区域,重点筛选与我区重点发展产业相契合的企业,深入分析研究,努力引进成为我区产业延链、补链企业。境外方面:依托韩国OCI株式会社、日本JFE、香港森信集团等已在我区投资的境外企业,加大对韩国、日本、香港地区企业的招商力度,引导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外资招商有较大的突破。3、突出重点企业,抓好大项目招商。抓好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就抓住了招商引资的“牛鼻子”,针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新要求和当前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加大项目筛选和项目预审力度,认真梳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及枣矿集团的对接联络,争取与大集团、大企业的项目合作,提高项目洽谈成功率。
二是持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加大对外资企业帮扶,强化稳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措施。支持建立以产业链创新链为导向的招商组织架构,鼓励成立招商联盟和招商智库。对“十强”产业具有“领航”作用和产业链突破性重大外资项目,对标先进地区,实行“最高标准加一点”,给予特殊支持。紧盯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梳理重点突破对象,组织走访对接目标企业,实施“一项一案、一企一策”精准招引外资行动。充分利用省市组织的境外招商洽谈会等合作平台,积极参加香港山东周活动、欧洲和日韩重点经贸活动等,加快引进带动作用强、投资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落户。探索新路径、新方式,更加注重境外上市、投资基金等金融资本的研究,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力争有所突破。目前我区在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比较大,是一个潜在大的增长点,积极捕捉这方面的线索,选定有实力的外商,找准双方利益的结合点,进行重点推进。
三是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1、稳住外贸基本盘。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稳订单保订单,扶持政策重点向有优质订单的企业倾斜。积极争取上级外贸扶持资金,加大对外贸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外贸新业态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力度。做好“鲁贸贷”政策的落地工作。集中政策资源扶持成长型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新的出口支柱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大力实施“百展计划”,组织机械锂电、纺织服装等重点行业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实施“以展促贸”。保持对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出口较快增长,积极开拓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提高对“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出口比重,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持续用好“云展会、云合作、云金融、云保险、云服务”稳外贸“五朵云”枣庄模式,巩固扩大成效,发挥更大效应。用好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大力实施“双唤行动”,引导实体企业积极拓展进出口业务或向外贸企业转型。2、积极申建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快枣庄临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进度,争取国家、省更大支持倾斜。扩大保税园区规模,增强运营能力和功能建设,打造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港口等功能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在建成保税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枣庄内陆港便利通关优势,争创以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为主的综合保税区,使我区成为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物流枢纽。3、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优势,不断降低企业成本。通过建立跨境电商服务中心、仓储物流基地、进出口商品体验基地、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吸引更多的优质电商企业入驻产业园。依托枣庄临港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发展“跨境电商+国际物流配送+海关监管”的运营模式,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支付、通关、物流配送、退税、结汇一体化运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共建共享海外仓。4、积极打造出口服务平台。争创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打造闲置品集散交易中心、展销拍卖中心、智能制造中心、智能修复再制造中心、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中心及国际共享经济学院,集孵化平台、产业培育、进出口、现代物流、标准体系、追溯系统、租赁拍卖、网络经济、展会博览、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于一体,形成上、中、下游互为支撑的全循环链产业聚集基地。5、创新发展枣庄内陆港多式联运。做大做强枣庄内陆港,巩固提升“陆海联动、海铁直运”海关创新便利监管模式优势,实现便捷通关、转关、内贸全程、外贸全程、国际贸易、现场服务等功能,做优出口商品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动港城融合发展。减少企业费用,积极推进枣庄内陆港业务拓展。
四是搞活商贸流通促消费。1、加快电子商务提质升级。制订我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奖励政策,使我区电子商业产业具有规范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创建合理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等工作机制,在技术开发、企业孵化、市场开拓和现代物流等方面配套齐全,为推进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制度机制保障。2、加大批零住餐企业培育扶持。出台培育扶持商贸企业发展激励办法,对新培育的限上零售和住宿餐饮批发企业,按一定标准给予奖励。3、做活“夜间经济”,加快步行街改造步伐。发挥万洲第一街改造提升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典型驱动,打造青啤活力小镇、财富大世界步行街、鑫街、站前鑫苑步行街等4—5处大众型和中高端型夜间消费集聚区,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活跃度。4、规划布局新的成品油零售企业(加油站)网点。目前我区现有加油站40家,其中中石化13家,中石油4家,高速站4家,社会站19家,主要分布老城区和国省道,薛城城区近年来向东向南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增长,车辆增幅很大,“十四五”期间加油站网点增量主要用于新建城区、新建道路和村镇,老城区及改造城区重点通过迁建、改建进行合理调整。
初步规划6个站,分别为世纪大道入口站(太行山路与祁连山路之间、珠江路路南)、青啤工业园站(山官路路北夏庄村驻地)、薛城区榴园大道路南站(市交警支队驾考科对过)、薛城区长江东路站(体育馆附近)、周庄站(区污水处理厂对过)、刘沟站(邹坞镇青年路北)。以上规划6个站在2023年底全部完成,在建设加油站同时,在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积极拓展综合型服务项目,比如建设充电桩、品牌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点等,增加服务能力和企业活力。

鲁公网安备 370403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