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薛城市民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案件处置等工作力度,我区非法集资案件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但是总体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当前,投资理财类仍是非法集资高发领域,大量投资(咨询)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第三方理财等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违法开展金融业务,严重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参与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往往是老百姓,有的血本无归,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非法集资的表现形式花样频出,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体来讲非法集资呈现以下特点,请市民朋友们时刻保持警惕:
其一,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升级。非法集资犯罪手法不断翻新升级,从过去的农林养种植、资源开发、房地产销售、原始股发行、加盟经营等形式逐渐升级包装为“投资理财”、“财富管理”、“金融互助理财、金融互助平台/社区”、“股权众筹”、“贵金属、原油、大宗商品现货”、“期货”、“信托”、“私募基金”、“虚拟货币”等更专业的“资本运作”的理财产品,并且承诺有担保、低风险、高回报。
其二,非法集资网络化趋势明显,突破地域界限。借助互联网开展宣传、销售、资金支付、归集并转移资金,引诱人员参与,形成了互联网+传销+非法集资模式,比如宣称“零元购物”、“购物返本”、“消费=储蓄”并发展会员的“消费返利平台”。
其三,非法集资的犯罪形式更加隐蔽,欺骗诱导性强。犯罪分子假借迎合国家政策,打着“经济新业态”、“金融创新”等幌子,以具体项目、债权标的、担保物为依托,迷惑性更强。一些犯罪分子不惜投入重金,通过各类媒体进行包装宣传,在高档场所(如人民大会堂)举行推介会、知识讲座,邀请名人、学者和官员站台造势,展示与领导合影及各种奖项,欺骗性更强。
此外,非法集资有下乡进村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农民合作社突破“社员制”、“封闭性”原则,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或公开设立银行式的营业网点、大厅或营业柜台,欺骗误导农村群众;有的投资理财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改头换面,在农村广布“熟人业务员”,虚构高收益理财产品吸收资金;银行代办员制度早已取消,但一些老资格的“代办员”仍然借用银行的名义吸收存款,其实钱根本没有存进银行,而是被其挪作他用。
为了帮助市民朋友们辨识非法集资,防止上当受骗,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醒广大市民在投资理财前要做到“三看三思三不要”。三看:一看是否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二看是否取得金融监管部门(一行三会、金融办)的批准文书,只有工商营业执照,没有金融监管部门批文,是不能销售理财产品的,三看资金投向领域是否安全可靠。三思:一思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理财产品是否符合市场经营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三不要:一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因为他们往往拉大旗作虎皮,二不要盲目相信熟人介绍,因为他们也可能被骗了,三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因为高利息的钱都是自己的本金。
最后,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郑重提醒广大市民:非法集资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并重点打击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自己承担损失,组织非法集资必受法律严惩。广大市民应识别非法集资“画饼—造势—吸金—跑路”的套路,拒绝高利诱惑,珍惜一生血汗,远离非法集资!
薛城区防范处置金融风险和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