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政策问答知识库
一、经济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
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
二、人口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普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0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1月1日零时。
三、农业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有哪些?
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
四、什么是“五上”企业?
在辖区范围内注册、纳税并经国家统计局审批通过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含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申规入统”标准: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纳税申报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若没有相关财务指标,可用营业收入代替)。2.资质以上建筑业是指具有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证书的建筑业法人单位。3.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是指具有资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营业执照中经营范围有房地产开发,且必须在前三位)。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含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户)。批发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法人单位;零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限上大个体户/产业活动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个体户、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个体户、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个体户/产业活动单位(若无相关的财务指标,可用商品销售额或营业额代替)。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等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自有房地产经营活动和其他房地产业等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等行业法人单位。
五、什么是国内生产总值(又称GDP)
在一个地区领土范围所有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是反映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其增长率也就是经济增长率。GDP由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产业即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交通邮电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科教文卫、体育、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三次产业增加值组成,将三次产业增加值加总即为GDP。 (其中,农业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工业中开采辅助性活动及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属于第三产业)。
六、什么是两个收入?
两个收入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为家庭总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政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除以家庭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