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3/2025-00732
- 主题分类:镇街年度计划
- 发布机构:周营镇人民政府
- 成文时间:2025年04月2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5年04月28日
- 标 题:薛城区周营镇人民政府2025年度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薛城区周营镇人民政府2025年度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开篇布局之年,更是“突破周营”三年攻坚行动的冲关决战之年。我们既要看到,受逆全球化趋势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持续冲击,全球经济处于一个持续性的低增长过程,国际形势面临着重大变革并孕育了新机遇;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系列改革措施为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支撑。更要看到,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竞争时代,以及周营奋进努力赢得的中央和省市区制定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带来的难得机遇。只要我们深刻把握内外环境趋势变化,抢抓外部机遇,充分发挥好自身韧性足、活力强的基础优势,就一定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枣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锚定“走在前、挑大梁”,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重点工作集中攻坚年”为抓手,立足打造“鲁南地区蔬果强镇”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省级精品文旅名镇、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镇、省级乡村振兴体育示范镇“四镇共建”,聚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工业新质化、文旅融合化、新型城镇化“四化并进”,持续推进强工兴产、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四轮驱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奋力开创“镇域崛起、业兴民富”的新格局。
2025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稳步向前。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扬大干之志、兴发展之势,奋力激荡破题突围新气象。
以提升招商引资质量为重点,以推动项目建设为基础,以扩大有效投资为引领,力促镇域经济回升向好。一是大抓招商强动能。紧紧围绕“6+3”产业体系,坚持招大引强和本土企业培育并重,精准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力争全年招引过亿元项目8个;利用“飞地经济”“园区经济”,洽谈引进一批新项目,特别是全力推进投资4.7亿元的果蔬集采集供商贸物流仓储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红色研学基地2大项目尽快签约、落地建设。二是大抓产业强基础。深入实施工业企业“1043”登高计划,制定梯次培育措施,争取一季度新增“四上”企业3家,全年力争新增“四上”企业8家,工业总产值突破6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5%以上。真正实现重点项目“谋、立、推、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三是大抓投资强效益。精准高效解决企业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问题,谋划投资建设区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达5.2亿元,进一步壮大产业体量。建立工业企业小升规“种子库”,鼓励邦泰涂料、太乙食品等企业扩大再生产,尽快完成升规纳统。大力实施“数转智改”行动,支持国宁车业、海帝新能源加大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升级改造,谋划实施技改项目2个,力争全年我镇工业技改投资达2000万元。
二、汇改革之力、握创新之钥,竭力激发创新创效新活力。
聚焦产才融合、政策机遇、要素保障,坚定不移用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用政策红利推动项目增效,用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水平环境。一是突出“人才引育”这一根本助推力。围绕产业抓科技、找人才,壮大产业强科技、聚人才,积极引导骨干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引导打造研发实验室、科研中心,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围绕“招才引智”,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鼓励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在周营辖区就业创业;柔性引进不少于2名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助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突出“项目储备”这一重要源动力。抓项目、扩投资,事关长远、事关全局。持续用好“四争一创”关键信息渠道,积极争取上级发展政策支持,盯紧抓牢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储备、包装投资1.16亿元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投资1.5亿元的南部片区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在推动项目谋划上再加力、再提速、再增效。三是突出“要素支持”这一关键内生力。在帮助企业融资上,成立融资专班,搭建“政银企”桥梁,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持续增强民营企业授信、融资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积极响应重点项目“函证并行”审批制度,简化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程序,实现“流程并行、函证并行”,全力帮助重点项目加速落地生长。在为企服务上,明确科级干部帮包企业项目机制,定期开展进企业、进厂房、进现场行动,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升服务质量。
三、行固本之举、走特色之路,全力建设乡村振兴新格局。
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夯实根基、做优特色,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一是扛牢粮食安全重责。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推动农业效益提升,用好、管好、维护好8.9万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78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05万吨,蔬菜瓜果年产量保持22万吨水平,持续提升“粮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产品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再绘片区精致画卷。立足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以周营大沙河生态观光带为轴,整合各类资金1.16亿元,统筹实施7个乡村产业项目和15个社会事业项目,全面布局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种养循环产业、宜居宜业四大功能区。同时,结合“印象白楼”乡村振兴示范区业态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休闲经济”“生态文旅”,打响特色文旅“IP”,实现乡村产业、村庄建设、乡村文旅和基层治理一体化推进,让有文化、有山水、有乡愁的乡村经济“火”起来、人气“聚”起来。三是持续推动强村富民。深化“跨村联建”工作开展,持续推进“共富公司+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联合发展模式,全年争取突破1万亩农资集采集供;围绕土地做文章,针对磨庄、刘桥等村争取推广社会化托管服务1000亩,破解土地资源“碎片化”发展问题;抓实“三资”清理成果转化,指导片区联合党委整合闲散资源,着力在招商引资、兴办致富项目上持续发力,提升村集体“造血”功能。
四、下非常之功、用务实之措,聚力奏响和美村居新乐章。
聚焦宜居宜业宜游,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蓝天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周营,让镇域更有品质、环境更加美好。一是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抓好扬尘治理和禁燃禁放管控,确保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75%以上;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工程,加大餐饮油烟等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启动周营大沙河流域引调水综合提升(北部片区)、刘桥片区人居环境整治以工代赈工程,顺次连通大沙河、周营支流、邵楼支流三大生态廊道,实现以蓝天白云、碧水净土支撑镇域高质量发展。二是高位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巧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一体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争残膜回收利用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既有标准。完成1个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7个提升村建设,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三是高位推进镇域基础建设。逐步推进7公里的邵楼、周营支流沿河路和5.7公里的“四好农村路”修建,实现“水陆联动”净一方好土;全面完成3年农村道路“百里亮化”工程,建设镇域大型生态景观、公园节点和生态街巷,为群众提供优质居住环境。
五、怀为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倾力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把群众“点滴小事”当作“心头大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倾力推动社会服务供给提标、提质、提档。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发挥“医共体”医疗资源优势,以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为发展定位,实现科室设置配备、人才编制等方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标准。强化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计划完成7个村卫生室改造,促进区域分级诊疗能力全面提升。二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力争全镇320名教师通过新课堂达标验收。持续完善中心幼儿园配套设施,优化校园安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设,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三是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完成陶官、二村等5个村健身广场亮化工程,延伸大沙河南段健身步道;组织策划运河大集、民俗展演等活动不少于50场次,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拓展牛山爱心食堂、河湾助老餐厅等惠民新场景,开展各类“信用+”志愿服务活动100次以上,着力打造美德信用周营品牌。四是建设平安和谐周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升辖区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持续抓好社会风险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完善“枣解决·枣满意”“12345”热线并联运行机制,确保两手抓、两手硬。常态化做好重大节点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推进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化解。持续推动扫黑除恶斗争、电信诈骗整治,坚决筑牢“一排底线”,营造和谐、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