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薛城区北临城小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总结

来自:薛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2024-05-23 09:00:00

薛城区北临城小学2023-2024学年工作总结

一学年来,学校以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持“五育并举相融”,坚持“四全”育人理念,统筹协调,持续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打铁还须自身硬,千锤百炼铸精钢。学校班子自身建设以四自”要求为方法论,扭住“学、思、践、悟”四字要诀,坚持“学中做,做中学”的原则,砥砺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管理高效的卓越团队。学校坚持“规范、精细、科学、高效、民主”的管理方针,实行“包级制”做到重心下移、情感前移,贴近教学一线,聆听师生诉求,解决师生的困扰与困难问题中增强了工作本领。管理团队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保障了学校“一校三区”高效运转,践行中形成了一支具有凝聚力、组织力、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高素质管理团队。

(二)德才兼备德为先,人岗相适事相宜。我校党支部注重选人用人的选拔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的选人用人理念,坚持“从严把要求,严把审核关,严把纪律监督”三个方面,推荐或提拔重用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精通,敢担当作为的年轻干部。目前,我校区管干部1人,局管干部11人。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配备合理,年龄注重老中青搭配,现12名干部中60后2人,70后8人,80后2人。12名干部中有9名中共党员。同时,注重选拔储备了后续年轻教干的梯队培养。

(三)统筹全面凸重点,协调推进促发展。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德育为先,教学为中心,安全为保障,统筹协调宣传、总务、幼儿园等工作全面高质量发展。一是党建领航把方向凝神聚力促发展党支部主动扛起党建主体责任,决议落实三重一大10多项。实施“双培养工程”,发展和培养了3名入党积极分子,1名预备党员,转正了1党员。从严落实组织生活制度,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培训、红旗渠红色基地研学等,总计学习活动近80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公示学校财务、招生、收费、重大活动等情况,让规章制度在阳光下运行二是德教双馨深融合,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坚持“教学为中心 德育为先 教师是关键”的理念,五育并举,德教融合,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秉持生本理念,规范课程开设研发特色课程,建构并践行课堂教学新模式,创建了亮色悦+花样跳绳”社团等特色课程其中花样跳绳办学特色经验在中国教育报刊登,“悦读”在省教育厅组织的暑假读好书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教师获各级各类奖30多项。第二,德育整合“养成性教育、主题性教育、活动性教育、家校共育”等资源以国旗下讲话、班会、研学、传统节日活动等为形式,按不同节点相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还以家长会、千师访万家、家委会驻校办公等形式,加强了家校联系,丰润了学生的成长过程,形成了“和乐共处,谐美发展”的态势。第三,发展教师。开学前的集中学习,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等规范和法规的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整治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成立学科中心团队、外出培训学习、实施青蓝工程、开展评比活动、开展组长沙龙研讨、信息化培训、落实青年教师“五个一”活动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天道酬勤,在区市优质课、基本功比赛、市区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中有35名教师获奖,38名同学获省、市、区各类荣誉;少先大队部荣获“星火阅读”区级“优秀少先大队”荣誉称号。第四,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植入内驱动力,开创了工作局面。目前,我校校本资源库内精品课件732个,学历案138个,微视频12个,其他资源33个。学校智慧化校园建设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列为2023年重点教学改革项目,办学特色被《德育报》做整版宣传。三是筑牢校园安全防线织密校园安全学校严格落实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实行“一岗双责”强化安全排查整治完成了人防、物防、技防、护学岗四个100%开展了防溺水、交通安全、预防校园欺凌等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在市区各级各类安全评选活动中,获各级各类奖项28项,1人获枣庄市安全优质课一等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校先后获得国级荣誉1项,区级奖项6项。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格局产生的困难。第一,“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虽然“形散而神聚”,但分校区管理经验不足,本部校区只能分散管理精力,定时不定时的到分校区调研并指导工作,但不够深入精细,有些鞭长莫及力度不够的感觉。所以,深入了解分校区的实情、针对性的提出有效建议尤显搁浅,导致管理上有些“疲软”。第二,学校东门的南北路的狭窄、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摊点的挤占、来往车辆人群的穿梭,加之周边的乱象所导致的学生上下学的“拥堵”不畅,一直是学校的“烦忧”和接送学生家长的心痛,学校虽然在西门扩展了道路,规范了学生通道缓解了“拥堵”现象,但还是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第三,学生入学人数的增多,占用了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导致实验活动、阅读活动等不能正常开展。受空间限制,学生课间活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也不够充分。

二是学校教育品牌特色不炫彩,名师名生培养效果不明显。第一,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不深入。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基本上源于一些教育教学专家的授课或者是资深教育者的培训,而缺乏个性化、深入的指导和服务。例如,名师或骨干教师的培养所经常直面的问题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更为快速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有效提高育人质量等,但这些内容却很少得到真正的回应和指导,导致教师没有真正的获得优良的教育创新效果,也不能就此作出正确的结论和决策。在名师、骨干教师培养中,视野不开阔,让认知深度被搁浅,得不到深入与发展。但是在现实中学校没有科学完善的名师、骨干教师评价标准,也没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再加之政策的支持和配合性不够,使得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本学科不能实现自我超越,甚至失去了创新的动力和决心,没有形成自身学科的教育特色。这样,也就抑制了具有学科特色的名学生的产生。还由于课后服务活动大多限制在考查学科上,再加之社团活动的时间量不足,特色学生名学生的培养显得有些平庸。

三、今后打算

一是磨砺“四自”提能力,淬炼担当作为好团队。打造敢担当善作为的教干团队。以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自能力为根本,坚持“边学边做 知行合一”的观念,强化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的培训和学习,注重日常管理实践能力的历练,因人设岗,因岗立业,因业干事,既当好“指挥员”,又要当好“战斗员”,在干事中强化责任担当,在干事中增强本领,在不断的总结中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煅造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善于管理、敢于担当、团结向上的和谐团队。

二是铸强师魂转作风,提质赋能增本领。第一,深入了解常态化老教师、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的思想动态,针对性的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或根据年龄段特点开展座谈会活动,及时了解心理需求并给予思想疏导。第二,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加强常态下的政治学习,让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的理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新时代教育的思想融入教师的大脑,注入教师的心田。第三,增强家校共育达成度。帮助或指导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实际表现和心理需求,特别要把握特殊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及时与家长深入沟通并合作互动,携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四,求同存异。当双方在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时,找准家校合作达成共识的切口,做到协商共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是分层施训促成长,因人施训亮特色。依据教师专业差异,采用“因材施训”的办法,对不同差异和不同发展前景的教师分成“入格”培养层、“升格”培养层和“风格”培养层三个层次,制定出各自相应的培养目标、实践要求和行动策略,进行合理分类和开展专业培训。实施名师、骨干教师夯基行动。根据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的实情,开展不同层次的个一活动:每个学期自选自读一本专著,执教不低于一次名师课堂展示,参加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不低于一篇优秀学历案,举行一次个人教学特色或教学理念的一家之言,建立一套个人成长档案第二,因人施训铸特色。定期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针对名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个性化的珍断和指导,促进名师、骨干教师个性化教学特色化,有的放矢的助推名师、骨干教师进阶成长。第三,多元开辟渠道,增强名师、骨干教师研讨交流活动,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为风格和特色。第四,教学上帮助青年教师闯好“五课”,即上好入门课、合格课、教研课、优质课、示范课。学期末对表现突出的名师、优秀师徒进行表彰奖励。

四是深层规划促落实,深化特色育新人。第一,悦读亮色。充分用好走廊、宣传橱窗、楼道墙壁等空间,展示经典诗词、中外名著、读书名言。有计划地购置各类书刊,充实学校图书室,提高借阅服务能力。加强班级图书角和文化园地建设,组织好班级图书借阅,定期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环境中受到自然熏陶。延展阅读空间通过家长会、阅读讲座等形式做好家长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家长家长为孩子购买有益书籍,共同建设“最美书房”,参与“亲子阅读”打卡等开展“阅读存折”“班级读书会”“诗韵飘香”诗词考级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手抄报展评、经典诵读展演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第二,花样跳绳。继续打造“以绳育人、以绳健体、以绳益智”为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丰富适合小学生的花样跳绳种类,录制花类跳绳指导课程,把体育特色项目培育经验推向全校师生。同时,进一步加强体育特色项目与课堂教学、体育大课间、日常训练相结合,使体育特色项目更富有趣味性、多样性、广泛性调动师生参与阳光体育的积极性,培育师生的阳光心态。

五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内树正气外塑形象。树立“大宣传”理念,学校宣传工作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学校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以及各种成果和先进事迹,大力创新文化建设,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创建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校内宣传,充分利用校内宣传阵地传递好北小正能量,积极调动教师的宣传积极性,让师生在语言、行为、做事上都能体现正能量,做到“枝节末叶”都是宣传语,“人人都是宣传员”。校外宣传,借助家校共建、周边环境、宣传媒体等讲好北小故事,传递好北小的声音,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