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薛城区北临城中学劳动实践实施方案

来自:薛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2025-05-27 20:18:51

一、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临城中学以“诚正致和,智善至美”为培养目标,积极塑造学生优良品质,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学校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断创新教育形式以增强实效。为了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水平,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

二、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我校实施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建设,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第一层面:班级劳动实践教育,包括卫生值日、公物保护、各类班级活动,结果由学生进行评判;第二层面: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学校北侧,每个班级一块劳动实践基地,按照班级特色进行种植,学生全程参与开垦、种植、管理、收获,结果由班主任和劳动实践教师评判;第三层面:家庭劳动实践教育,主要利用节假日,让学生在家帮助父母进行家务劳动,结果又家长进行评判。通过以上三位一体的劳动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工作小组

组  长:曹宝贵

副组长:陈永正、李忠敬、张  坤、田传进、胡金柱

成  员: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班主任及劳动课学科教师、家委会

四、活动内容

日常劳动教育活动旨在利用学生日常参与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劳动锻炼的机会,达成劳动教育多个维度的目标。

1.基础性劳动

(1)提升思想认识

组织人:政教处、班主任、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营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氛围;利用课堂阵地提升学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内涵的理解。

实施要求:德育处于每学期不定期通过校内推送系统、网站、校刊、展板等媒介向全体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劳动教育宣传;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通过主题班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落实劳动教育。

(2)教室清洁与规范化评比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高质量完成教室清洁维护,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室规范化各项要求,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实施要求: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做好教室日常清洁与保洁工作,中学生会每日进行两次检查工作,作为班级量化考评的基础数据之一;每学年开展一次教室规范化评比活动,由德育处对各班完成情况进行考评。

(3)校园公益服务劳动

组织人:班主任

活动目标:熟练使用清洁用具做好校园清洁维护,认真完成各时段执勤任务,提升学生劳动技能、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施要求:根据《薛城区北临城中学班级量化细则》,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全员参与校园晨扫,完成《细则》指定区域的清洁卫生;德育处提前对各班级晨扫工作进行教学指导,并认真完成各班晨扫的督促与考评。根据《薛城区北临城中学班级量化细则》,班主任组织好本班学生认真完成早中晚各时段校园执勤工作,维护校园秩序。

(4)节假日孝亲劳动

组织人:教育处、班主任、学生家长

活动目标:提升学生家务劳动技能,增进亲子沟通,培育感恩意识,引导学生传承孝敬的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要求:利用三八节、清明节、端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在家参与家务劳动,家长进行指导与记录。

(5)校外志愿服务劳动

组织人:政教处

活动目标: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志愿服务劳动,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培育奉献精神。

实施要求: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学生认真参与社区、街道或小区的相应劳动体验活动,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填写综合实践报告。

2.创造性劳动

(1)学科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学科教师

活动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

实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以智能家居与物联网设计、电路设计、结构设计等模块的通用技术课程;参与趣味化学、生物、物理实验等为内容的学科实验课程。

(2)校本课程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导处、校本课程指导教师

活动目标: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选选修课及相应社团,进行创造性劳动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与协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新意识。

实施要求:每个班级一块劳动实践基地,按照班级特色进行种植,学生全程参与开垦、种植、管理、收获,结果由班主任和劳动实践教师评判。

(3)德育活动创造性劳动

组织人:教导处

活动目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德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劳动内容,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育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

实施要求:发动学生广泛参与教育处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完成如“班旗、班徽、班歌创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