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评价】薛城区矿建路小学美育工作年度报告
根据《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现将我校2024年度美育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实施成效
本年度我校以"传统筑基·创新赋能"为工作主线,构建起"国家课程夯基础、特色课程显个性、社团实践促发展"的三维美育体系。全年开设剪纸、鲁南民俗艺术等12门校本课程,组建11个特色艺术社团,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优良率达82.3%。在各级展演中斩获佳绩,其中薛城区第十九届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省级器乐类二等奖等荣誉,彰显"课堂器乐普及化、非遗传承特色化"的美育新格局。
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一)课程建设
1、基础课程规范开设: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音乐、美术课每周开设16课时,二至六年级实施竖笛进课堂计划,覆盖率达100%。
2、校本课程创新发展:开发"非遗传承"系列课程,包含剪纸、书法、国画等6项传统艺术,建立"传统技艺+现代艺术"课程群。
3、存在问题:音乐教师结构性缺编,校本教材系统化程度待提升。
(二)实践活动
1、搭建"金字塔型"活动体系:全年开展校级艺术节1次、专项展演4次、社团周展示8次,建立"光影艺术社"等特色社团,学生参与率达73.6%。
2、特色项目突破:木笛乐团成员达120人,创编《古韵新声》等原创艺术作品3部,校园艺术广播每日定时播放经典曲目。
3、存在问题:艺术活动场地受限,部分社团活动频次需增加。
(三)师资建设
1、队伍结构:配备音乐教师7人(专业占比100%)、美术教师8人(专业占比100%),实施"青蓝结对"培养计划。
2、专业成长:组织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培训16人次,开展跨校教研活动4次,开发《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等校本课题3项。
3、存在问题:美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需拓展。
(四)条件保障
1、硬件建设:配置专用艺术教室11间(音乐5间、美术5间),配备书法临摹台等现代化设备。
2、存在问题:部分教室艺术氛围营造不足,乐器更新周期较长。
三、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一)实施成效
建立"过程性+终结性"评价体系,开发校级测评系统,全年完成3212名学生测评,优秀率38.7%,良好率43.6%,合格率100%。
(二)改进方向
1、推进测评数据深度分析,建立个性化艺术成长档案
2、完善"基础能力+特色技能"测评指标
3、加强测评结果与课程改进的联动机制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主要问题
1、空间利用待优化:社团活动场地周转困难,艺术功能室使用效率需提升。
2、特色培育需深化:传统艺术与现代美育融合路径仍需探索。
(二)提升举措
1、推进"艺术空间再造工程",建设开放式艺术长廊和移动美育工作站。
2、打造"运河文化美育课程群",开发《鲁南民俗艺术》校本教材。
3、构建"家校社美育共同体",建立家长艺术辅导员制
我校将以美育浸润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的育人实践,着力培育具有中华文化底色、现代审美素养、创新艺术表达的新时代尚贤少年,为区域美育高质量发展贡献矿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