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薛城区矿建路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来自:薛城区信息公开 时间:2024-05-22 17:17:49

第三章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一条学校依据《课程标准》《薛城区矿建路小学教学常规》,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活动。

1.民主办校,实施教育教学人性化管理。

实行校长负责、党小组监督、教代会管理的“三位一体”。民主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通过民主管理,强化他们办学主体地位,坚持“问题在群众中解决,办法在群众中寻找,智慧到群众中产生”的思想与做法。

深化教育教学人事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宣传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教师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奉献精神,全面落实教职工聘任制,实行竞聘任职。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实行人事、收费、决策、日常事务公开。

2.队伍强校,优化教师能级结构。

加快“矿建路小学名师”.“矿建路小学骨干教师”.“矿建路小学学科带头人”.“矿建路小学青年教学之星”结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的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和校本培训活动,建构教师“三自”的培训模式(自主型教学研究模式.自助式校本培训模式.自我发展型积极评价模式),摸索有利于学生“三自“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

3.向教科研要特色,向教科研要发展。

要在仔细梳理课题的基础上,切实做好课题规划,把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结合起来,抓过程管理。要将各部门的课题研究统整到课程改革与学校特色建设上来,最终落实到为师生的发展服务上来。建立骨干教师岗位津贴制度.量化考核制度。学校办学特色要能够从教师的教学.管理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彰显出来。

第二十二条学校按照国家或省级行政部门发布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自编校本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实施教学工作,坚持依法治教,争创办学特色。

第二十三条 贯彻中小学德育大纲,加强德育工作。通过学校教学、班队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优良品行的养成教育和学校优良传统教育。

第二十四条 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邀请家委会成员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建设发展建言献策,营造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第二十五条 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编制课程表、课外活动表,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不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任何人不得擅自调课,调课均需经教导处批准。

第二十六条 学校以班级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担负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责任,并负有协调本班级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责任。

第二十七条 设立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依据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同学科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法,精心备课。

学校实行教研例会制度,按学科、年级、班级设立教师集体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组织。各教研组每学期应制订计划,明确教改内容,每周按时开展活动。教研组长应组织好本教研组教师,围绕教研专题上好研究课、公开课。

每周二、四根据学校或上级安排进行研究活动。

第二十八条认真抓好教学质量的常规管理和教学评估。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明确要求,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和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的管理,有检查、督促、指导执行教学常规的措施。

第二十九条 学校统一征订教材、教辅用书,任何人不得擅自向学生推销学习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第三十条 改革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实行单元测试、学期综合考核制。废除百分制,全面实行等级记分制。运用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方式,组织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废除单一的分数评价,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使用素质报告单、档案袋以及成长册,档案袋内存放学生优秀作文、美术作品、书法作业等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和成长过程的作品。

第三十一条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5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组正常开展活动,定期进行成果汇报。

第三十二条学校加大教育信息化推广和应用的力度,切实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形式、学习形式和实施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通过多重培训,提高全校师生的信息素养,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从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创设一个现代化的数字校园。

第三十三条 依照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正常开展学校的体育和卫生工作,每年举办运动会和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第三十四条 加强学籍管理,健全学籍档案,切实执行学籍管理规定。不接受不符合条件的转学生。对转学、休学、借读、复学等严格手续程序。按规定控制班级人数。严肃招生等各项纪律。

第三十四条 附一:学校教研组建设章程

一、教研组设置

1.教研组是各科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教学理论,开展教学研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教研组的设置应以有利于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为原则。一般以学科为单位设置,同一学科三人以上即可设教研组。不足三人,则可联合相近学科成立教研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一学科教师人数较多,可在教研组内按年级设备课组。

3.教研组长可以由学校任命,也可以选举产生。教研组长应具备几个基本条件:在教学业务上享有较高的威信;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为人正派,能团结群众。

二、教研组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

4.学校管理可分为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和后勤服务三部分,其中,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织。教研组在教学管理中是连接教导处和教师的桥梁。它一方面将教导处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传达给一线教师,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将本组老师的教研成果、教学情况反映给教导处,为学校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三、教研组的工作职责

5.全组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力争在本学科教学上形成自身的特点,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6.认真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并实施本组教研工作计划,为学校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性意见;

7.全组教师和备课组认真备课、上课,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8.组织本学科各年级考试的命题、阅卷和试卷分析工作;

9.全组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研究有关选修课的开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问题;

10.本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全面提高业务素质;

11.教研组长要协助教导处检查、评价本组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

12.对教研组的考核评价从安全工作、师德建设、常规管理、教学水平、教研成果四个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