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助】临山小学年度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切实把国家惠民政策落实好,把贫困学生关心好,促进我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制定如下方案。
一、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
1、成立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
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小组,校长对学校资助工作负首责,协调资助各方面工作。成员负责具体工作,职责包括:宣传学生资助政策和工作动态;掌握学校贫困生状况;按照上级下达的资助政策受理家庭困难学生申请、社会咨询以及来信来访;组织各级进行三级评审,确定受助学生;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协助开展社会性捐赠;建立健全资助工作档案;其它相关工作。
2、成立工作专班。
资助三级评审小组,分别有领导小组人员、各班班主任、班级教师、及家长代表组成,具体负责评议、认定、审核资助对象。
二、规范资助对象认定工作,保证资助公平公正
认定资助对象必须坚持以下程序:
1、调查摸底。班级教师通过孩子平时消费,家访等途径全面了解和收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按类别、分层次进行汇总,形成贫困生信息库;对学生家庭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准确掌握学生家庭动态。
2、学生申请。每学年开学一个月内(即9月底前),学校组织学生自愿填写资助申请表,学年中途若有调整也必须申请,资助申请表放资助档案室存档。
3、评审。学校组织三级评审人员,根据资助条件对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逐一评选选,最终初步拟定资助对象。
4、公示。对通过评审初步拟定的资助对象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公示期内若有异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和调整,并拍照存档备查。
5、上报审批。学校将公示无异议后的名单上报区上级资助部门。
6、发放资助资金。学校按时、无误的将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银行卡中。
三、加强资助宣传和教育工作。
(一)宣传好资助政策。学校对资助政策、资助条件、资助标准、评定程序等相关内容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全面了解政策,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社会监督。
(二)宣传好资助典型。如有社会资助,应对社会团体、爱心人士的助学善举进行充分的宣传报道,对学校开展资助工作的好做法进行及时的总结推广,营造捐资助学的和谐氛围,促进学生资助工作健康发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自强自立、回馈社会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规范资助行为
1、建立和完善具体的工作制度或实施细则。制订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评审制度;学生资助资金发放管理制度;资助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2、落实资助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每学年组织一次申请,每学年评定一次资助对象。分学期发放学期教育政府助学金或义务教育生活补助资金。资助学年中途资助对象转学的,学校按程序取消受助资格。如是建档立卡家庭,做好转学后的对接工作。对受资助后生活铺张浪费、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处分的,取消受助资格。
3、规范资助资金发放管理。对于建档立卡家庭免除书本费、作业本费、校服费等。非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采取银行卡的方式按时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