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计划】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度德育工作计划

来自:薛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时间:2024-05-22 15:23:00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少先队、共青团工作为龙头,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大力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意识,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自信”,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健康意识、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学会“爱国家·爱家乡”,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秉承我校德育理念---“养正于心  涵雅成习”,不断完善我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

立德树人,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以“培养身怀品慧、泽惠天下的龙之传人”为目标,落实“养正于心,涵雅成习”的德育理念,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阶段确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分层次德育目标:

1—2年级阶段:根据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的特点,确定德育目标为: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教育为核心,逐步培养生活常识、文明行为、光盘行动等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具体从:团结助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敬节俭爱国10个品行目标抓起。

3—6年级阶段:以进行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帮助他们能自觉地用《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自己,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知道国家有法律,学校有纪律,人人要遵纪守法,具体从:团结助人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尊师孝敬勤奋节俭遵纪爱国12个品行目标抓起。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1、加强德育环境建设。要继续认真组织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做到意见精神深入人心。学校教师都有积极参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并要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1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的带头、辐射和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的学习、班队会现场观摩、班级文化建设研讨等形式,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2开展 选、评、树优秀班主任三个一活动。即要求班主任有一篇经验论文,做一次经验交流,有一套创新班级管理模式。通过三个一活动的开展,把选、评、树活动推向深入,评选、树立一批典型的班主任代表。3)加大德育管理的考核力度。完善常规管理班级量化考核评比制度:从常规管理、班级日常活动、参与学校各类活动、社区实践教育活动等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各类评比、班主任奖励等挂钩。组织中队辅导员加强理论学习,准确把握新时期学校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现实要求,不断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注重提高自身修养,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来感染学生、塑造学生。

3、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工作作用,扩大队干部的影响。少先队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们的榜样,定期对队员和队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高度重视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1.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一是以课堂和少先队队会为主阵地,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渗透到每个学科、每个课堂、每个活动、每个班级、校园每个角落,让学校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等主题队日活动;“争做新时代好青少年”品牌活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2.加强班级管理,将学生日常常规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纸屑、墙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后进生有进步)各年级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为重点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

3.落实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的关于疫情结束开学前后的各项工作规范。

组织团队、班级开展开学前学生健康日常检查上报制度,确保全覆盖、全天候的零汇报安全管理。开学前做好班主任教师的卫生安全管理培训,宣传新冠肺炎防疫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提高教师的卫生安全意识,确保学生活动和组织复学的安全保障。开学后,严格执行晨午检、消毒通风和隔离治疗等相关卫生安全制度,建立班级、年级、学校分工负责,团队协作的工作体系。以此,保障新疫情下的教育教学秩序。

4.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规范学生的行为,外化行为,内强素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学习习惯、文明礼貌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1.以路队、课间、文明礼仪为总抓手。路队:一是提倡“快”、“静”、“齐”,开学第一周每天下午阳光体育时间集中训练路队。培养锻炼学生走路要抬头、挺胸、大摆臂,步伐要整齐、口号要响亮。二是规范学生散队路线。课间:提倡“轻”、“慢”、“静”。班主任规定课间活动区域,要求学生课间不打闹、不大声喧哗、不乱跑。文明礼仪-鞠躬礼:文明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学生见到长辈要问好、在学校见到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师都要主动行鞠躬礼并问好,人人做有礼貌的龙潭好少年。课间抽查学生鞠躬礼,以表扬鼓励为主,强化学生的鞠躬礼教育。

2.“常规及时清理周周有反馈的值勤制”:一是团委、大队部分工细致,做到责任到人;二是要求代班领导以身作则,榜样示范;三是明确学生会、大队部值勤学生的工作任务,培养大胆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工作作风。使之真正落实全员参与,全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良好局面,促进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3.根据《枣庄市中小学校园仪式标准》组织开展校园仪式教育活动,是以主题活动为抓手,突出“品慧”育人功能。以 “养正于心,涵雅成习”为重点,全面提升学校德育质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统筹好中小学德育有机衔接,做到入脑入心。                        

(三)结合主题班会、队日活动、纪念活动等各种途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生态德育”、“难忘教育”。

1、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二是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三是开展党史、国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营造浓郁的“两史”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充分挖掘中秋节、重阳节、冬至等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发挥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

⒉开展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一是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学习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师生中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校园欺凌”事件“零”发生,提升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水平。 二是开展好“宪法日”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征文比赛、法制讲座、手抄报绘画比赛等师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做到法制宣传全覆盖,不断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舆论氛围。三是加强法治副校长聘任工作。充分发挥兼职法治副校长的职能优势,推进学校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

⒊深化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教育引向深入,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进中小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认同和情感。深化“争做新时代好青少年”主题系列活动,有效培养青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感情。

4.少先队活动课建模

研究少先队活动的目的、意义、形式和效果,学习、观摩先进的队会课(现场或视频),尝试建设我校“品德·慧育”主题队会课模式。组织各年级班主任和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组建建模团队,制定课题研究规划,部署计划、分工实施。

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一)强化少先队员组织意识。

一是开展“品慧龙娃 快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活动信息。二是开展“争做品慧好青少年”建队节系列活动。(一年级入队,重点抓入队前、入队后的教育,七年级建队。)庆元旦文艺汇演活动等。三是开展“共青团、少先队实践活动和帮扶困难青少年儿童群体”活动。

(二)抓好德育课程一体化、德育团队队伍、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1. 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一是深化德育课程改革。围绕一体化育人目标,树立一体化育人意识,构建学段衔接的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改革德育课程内容与方法,引领学生树立正确观点,培养学生良好品行,让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强化德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内在德育价值,强化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三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注重“知行合一”,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四是创新德育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深化道德认知,形成德育认同。

2.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五爱”为主线,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建立红领巾广播站,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对全体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开展“品慧之星”系列评选活动,班级坚持日量、周评制度,利用班级内评比栏进行公示。学校进行月评,利用升国旗仪式进行奖励和宣讲。

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使得班级在人际环境方面平等、真诚、互助;在课堂教学环境方面勤勉、笃学、活跃;在自身心理环境方面自信、自尊、平和;在教室物质环境方面安全、舒心、宜人。

(三)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家校合作育人、心理健康教育、“小手拉大手 三十行动”主题活动、区域德育品牌五大工程,有力地推进学校德育团队品牌工作的开展。

1.全员育人导师制工程。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大家访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到学生家中对学生进行家访,传递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宣传安全知识,做好家访记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二是组织开展全校教职工师德师风学习活动。

三是加强先进典型的推荐宣传工作。

2. 充分利用家庭资源,改善德育的质

立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共同管理、相互支持的模式,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的家园”。

1)家长委员会。一方面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报学校工作计划及取得的成绩、听取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合理化建议等。同时明确家委会成员的分工,责任到人。另一方面学校依托家长委员会共同开展专题研讨,为家校沟通、亲子沟通提供平台。同时从家庭教育的视角,与家长们一起思考如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2)建立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家长开展心得交流活动,发动家长积极行动起来,研究孩子、了解孩子,定期做经验交流,对于家长中有特点、有实效的家教经验,及时在广大家长中进行宣传推广,让他们现身说法,使广大家长体会到教育好孩子并不难。

3)建立家长上课制度。学校统筹安排,开设相应专题课,从形式上又分普及课和专题课,上课内容做到“三强”即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实用性强。同时要求上课家长认真备课,必须有讲稿,并鼓励家长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

学校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一体化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的课程体系,旨在以“学科渗透”为基础,以“实践”为特色,以“活动”为载体,便于开展推广。推广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将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热爱祖国、敬畏自然、感恩社会、遵规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和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龙潭人方能龙韵致远、品慧共生。